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孕育着丰富的我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共17属58种),其中蚌科占67%,达13属39种[1],资源开发潜力巨大.Labieniec[2]、Goff[3]、蔡华芳[4]等对淡水蚌的研究集中于DNA生物制剂或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而国内对淡水蚌的研究多见于三角帆蚌(Hyfiopsis cum-mingii)、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等少量几种珠母贝的育珠研究[4].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鼠、家兔和人血浆及红细胞膜脂肪酸谱的异同,为脂质代谢模型动物的选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氯仿-甲醇快速提取大鼠、家兔和人血浆及细胞膜中的脂肪,并用碱法甲基化,经薄层层析纯化的甲基酯用100 mm×0.25 mm气相色谱毛细管柱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血浆中总MUFA、9c18:1、9c12c18:2 n-6和α-18:3 n-3等脂肪酸含量较高;而红细胞膜中总PUFA、AA、22:4n-6、DPA和DHA等脂肪酸含量较高;人和大鼠16:0、18:0、18:1、α-18:3n-3、AA、EPA、DHA、MUFA、n-3PUFA和n-6/n-3值均较为接近,但和家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家兔相比,大鼠和人血浆及红细胞膜脂肪酸谱较接近,因此,在选取脂质代谢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大鼠为模型动物,以得到与人体实际更接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过氧化氢诱导建立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探讨了丹参酮ⅡA对氧化损伤的HUVECs的保护作用.通过内皮细胞LDH、SOD、NOS、GSH-Px的活性和MDA、NO含量的变化趋势,MTT和流式细胞术反映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研究了丹参酮ⅡA对正常和氧化损伤HUVECs的作用.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在10~100μmol/L浓度之间时,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在20 μmol/L以上时,丹参酮ⅡA能显著增强HUVECs抵御氧化损伤的能力;同时降低了LDH的泄漏,阻止了MDA等过氧化物的生成,提高了NOS、NO、SOD和GSH-PX分泌量,显著减少了细胞早期凋亡率和坏死率.表明丹参酮ⅡA可以保护HUVECs免受氧化损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