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泥盆纪沉积在新疆地区广泛分布,动物群丰富多彩。但至今尚没有一篇专门论述新疆地区泥盆纪时期任何门类化石的著作,这就给予在开展区域地质测量过程中,确定该时期地层的时代和对比,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笔者最近对天山东段古生代晚期古地理的初步研究,确定了在泥盆纪吋,天山南北分属两个古动物地理区;北天山属北美—哈萨克斯坦类型,南天山则和西欧—烏拉尔类型相似陆赜蚬憷?山系发育,处于中、苏两国接壤地带。因此,该区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对于确定两国地层的对比,确定古生物地理分区,实具有头等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南方早期泥盆纪地层中,具有大量长翼、褶饰简单的初级石燕种羣。康尼克(1846)、满苏(1908,1912)、葛利普(1931)及王钰(1956)诸氏对这些石燕的描述和分类进行过不少工作。其中描述得最多和在地层上最为重要的如Spirifer cheechiel(Kon.),Sp.tonkinensis Mansuy 等,不仅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南方,同时也见述于外国的一些文献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部泥盆纪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进行。早期著作中以康尼克(DeKoninck)、达维生(T.Davldson)和凯赛(F.Kayser)为重要。但这些著作中,多是记述一些零星的化石,而这些化石大都购自药铺,化石产地不明,因而对地层意义不大。1931和1938年,先后出版了葛利甫(A.Grabau)和田奇瓗的“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和“湖南泥盆纪腕足类”,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纪腕足类的研究基础。解放以后,王钰(1955—1956)又补充描述了南方泥盆纪的若干腕足类新种。然而,所有这方面的工作几乎大部限于南方,即印度太平洋这一古动物地理区。而对于中国北部的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直到现在几乎还没有系统研究。仅有日本学者矢部长克(Yabe)和杉山敏郎(Sugiyama)(1940,1942)以及王钰(1955)报导过极其零星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泥盆纪地层研究最早始自贵州,丁文江等对该区泥盆系的分层,在华南泥盆系分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贵州泥盆纪生物群却研究得很差,许多重要的门类如腕足类、珊瑚尚缺乏系统描述。在地层方面,对于海相中泥盆世早期沉积的特征、分布一直不清楚,至于贵州西部泥盆系的发育情况更无正式报导。1959年以来,地质部第四普查大队对贵州境内的泥盆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新动物羣,并确立了一些新地层单元。本文所描述的这批重要化石,即由第四普查大队金晓华、刘朝安等最早发现,继由北京地质学院实习队和笔者等,分别于1960—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部泥盆纪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太原工作站王择义同志等在山西东南部临猗县,靠近黄河一带的地区采集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在这一批化石中有一些种类是河北宣化泥河湾层(维拉方期)的典型种属,这一事实引起了我们的注意。1958年6月三门峡地质勘探总队在临猗又采集了一些标本,这两批化石的产地和层位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归并在一起作简单的报导。临猗县是由原来的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成立的,化石产于原临晋县属的吴王乡及吴王渡口,和潘侯乡(距县西约40公里)夏里村,浪店村等地,均为靠近黄河附近的村落(见化石产出地区平面图)。化石动物羣的时代为更新世初期(泥河湾期)。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盘江灰岩的腕足类动物羣及其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东地区泥盆系出露良好、发育完善,为我国泥盆系研究最早和比较深入的地区之一。1945年,孙云铸教授进行了系统的地层总结;对其中所含的生物羣如:腕足类、珊瑚、植物、鱼类、藻类,也都进行过程度不等的描述,为深入研究滇东地区泥盆纪地层打下了基础。解放以来,野外地质人员对该区泥盆系又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制了大量剖面,采集了丰富化石。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出现了更多的问题:诸如海相下泥盆统的存在;婆兮组的时代及其分布;泥盆系的上界问题等。在下、中泥盆统的争论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南盘  相似文献   
7.
中国泥盆纪古地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王钰、俞昌民于1959年全国第一届地层会议期间,分析了中国泥盆纪古地理概况。指出东北北部接受北极太平洋的海侵,由鄂霍茨克海侵入;南天山则“受到来自西欧的海侵影响”;中国南部于中泥盆世末期发生了大明山运动;晚泥盆世初期海侵规模最大。1974年,他们  相似文献   
8.
中泥盆世腕足类的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华南泥盆纪地层和鉴定各野外队所采集的泥盆纪化石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新的腕足类材料,由于标本零散,或保存不佳,或数量太少,故迄今未予描述。1959年为编制南岭、川滇等地区化石手册,曾把该区有关化石进行整理。其中大部分已在国内文献中记叙;但亦有若干新种,考虑到其分布较广,层位稳定,为使广大地质工作者能及时掌握,故在“手册”中曾初步命名,并予以简述。目前化石手册即将出版,为遵循古生物命名规则,将这些材料记载于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