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明确核桃(Juglans regia L.)种仁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遗传特性,分别对品种‘元林’(母本)和‘青林’(父本)及其杂交后代群体种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其遗传参数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15个优选单株种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种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元林’和‘青林’及其杂交后代群体种仁中粗蛋白质含量均值分别为17.61%、19.28%和19.70%,变异系数分别为4.25%、7.99%和18.75%;粗脂肪含量均值分别为61.03%、59.28%和57.61%,变异系数分别为10.54%、4.93%和9.56%.杂交后代群体种仁的粗蛋白质及粗脂肪含量的各遗传参数均有较大差异;单株间粗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遗传力(H2)和相对遗传增益(△G’)分别为0.93和33.12%;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H2和△G’分别为0.92和19.06%.15个优选单株种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78% ~25.22%和50.41% ~64.69%,其中,单株6-7、5-19和3-19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高.优选单株种仁油由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顺-11-二十碳烯酸和花生酸组成,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61.57%),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达87.48%.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本相比,核桃杂交后代种仁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对杂交后代进行优良单株筛选可获得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2.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经济价值。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核桃的种质鉴定、遗传育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鉴定等提供了崭新途径。本文主要介绍RFLP、RAPD、AFLP及SSR等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主要原理、特点以及在核桃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标记在核桃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