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定山西7个不同地域金钱豹9个体mtDNA ND5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37条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豹属的狮Panthera leo和虎Panthera tigris作外群,构建其不同单倍型的NJ分子聚类关系。46条序列共产生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指数表明金钱豹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AMOVA分析显示其种群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聚类分析表明,亚洲和非洲种群尽管有一定的分化,但其置信度很低,不足以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2.
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注射法分别就两种植物性农药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蝻和初羽化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两种农药对中华稻蝗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其中 2 6%复方苦参碱的毒性比 0 5 %藜芦制剂毒性大 ;蝗蝻较成虫对药剂敏感 ,龄期越小 ,敏感性越高。此外 ,本文还就两种药剂在不同时间作用段对中华稻蝗的毒力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较短时间达到一定的杀伤力 ,需要较大的作用量 ,显示出致死剂量对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地区雏蝗属一新种(直翅目,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新疆天山地区雏蝗属1新种,即天山雏蝗Chorthippus tianshanensis sp.nov.,新种近似于红胫雏蝗Chorthippus rufitibis Zheng,1989,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后区长为沟前区的1.1倍;2)前翅较狭长,翅长为宽的4.1倍;3)前缘脉域宽为径脉分支处宽的1.7倍;4)前缘脉域宽为亚前缘脉域宽的2.6倍;5)后足胫节黄褐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及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资源昆虫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6个种群共102个个体的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探讨角倍蚜主要分布区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及其变异程度,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该经济昆虫提供分子方面的证据。结果表明: 经过摸索实验筛选出的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条带126条, 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 种群多态性位点比例介于23.81%~66.67%之间;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介于0.0942~0.1980之间; Shannon's多样性数介于0.1381~0.3027之间; AMOVA分析显示57.99%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 42.41%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P<0.01); 总群体的Fst值为0.4242; NJ聚类树显示角倍蚜6个种群共形成两个大的聚类簇, 阳雀、丹寨和汉中种群聚为一支, 安县、竹山和龙胜3个种群聚为另一支。总体上, 角倍蚜种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盐肤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改进及AFL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种提取高质量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改良的4×CTAB法.以盐肤木叶片为实验材料,提取到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建立了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的AFLP反应体系.通过两种引物组合"E+3/M+3"和"E+2/M+3"策略筛选出8对条带分辨率高、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优化了盐肤木的AFLP银染反应...  相似文献   
6.
山稻蝗不同地域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我国分布的山稻蝗OxyaagavisaTsai不同种群进行了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并对山稻蝗武夷山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析了其带型特殊性及该种群与其它山稻蝗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的区别与联系。同时通过对山稻蝗与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erg)、日本稻蝗Oxyajaponica (Thunberg)的形态、分布及染色体C带核型等方面的比较 ,探讨了该 3个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认为作为稻蝗属中的大型种类 ,上述 3个种之间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带型的实验结果表明 ,中华稻蝗为较原始的种类 ,而日本稻蝗和山稻蝗则可能是由原始中华稻蝗进化而来 ,其中日本稻蝗L2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原始中华稻蝗该染色体常染色质部分异染色质化的结果 ,山稻蝗L2染色体则可能是由于原始中华稻蝗该染色体近端部的臂间倒位所致。通过对武夷山山稻蝗的研究 ,对日本稻蝗和山稻蝗之间的近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山稻蝗及相关物种Cyt b基因序列及其遗传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中国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稻蝗Oxya agavisa共1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中间部分序列被测定,分析和比较,同时与小稻蝗O.inricata,日本稻蝗O.japonica和中华稻蝗O.chinensis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用瘤锥蝗科的曲尾似橄蝗Pseudomorphacris hollisi和蚱科的日本蚱Tetrix japonica作外群,构建了山稻蝗不同单倍型及其相关物种的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山稻蝗432bp的序列中,A+T约占71.0%,其中9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所测核苷酸的2.08%),但权有1个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第三位点的A+T含量较,达88.3%。分子系统树显示,山稻蝗6个单倍型聚为一个簇,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分歧,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该种与日本稻蝗关系较近,与中华稻蝗和小稻蝗相对较远。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对中华稻蝗的毒力和致染色体畸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注射法测定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 .t)对中华稻蝗 5龄蝻和初羽化成虫的毒力。结果显示 ,B .t对中华稻蝗蝻和成虫均有一定的杀伤力。在 4 8h ,B .t对蝻和成虫的毒力回归线分别为 y =1 15 2 61x (相关系数r =0 993 8)和 y =2 0 6 2 11x (r =0 992 1) ,LD50 分别为 0 18IU/头和 0 2 0IU/头 ,蝗蝻较成虫对药剂稍敏感 ;成虫在 2 4h的LD50 ( 0 2 7IU/头 )比 4 8h的LD50 ( 0 2 0IU/头 )大 ,在较短的作用时间达到同样的杀伤效果需要较高的作用效价。此外 ,还观察分析了B .t悬浮液对 5龄蝗蝻精巢细胞染色体的致畸效应。结果发现 ,B .t可诱发蝗蝻一定比例的染色体畸变 ,其畸变类型主要是染色单体断裂和染色体断裂。统计分析认为 ,它是一种较强的致蝗虫染色体畸变剂。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域小稻蝗mtDNA部分序列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测定了9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小稻蝗Oxya intricata (Stal)共3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mt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组成,并用瘤锥蝗科的曲尾似橄蝗Pseudomorphacris hollisi和斑腿蝗科的芋蝗Gesonula punctifrons作外群构建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小稻蝗432 bp的序列中, A+T约占70.3%,其中30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所测核苷酸的6.9%),有5个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第3位点的A+T含量较高,达90.4%。由NJ树显示,小稻蝗mtDNA 细胞色素b序列不同单倍型之间有一定的分歧,形成不同的簇类关系,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总体上看,这种簇类关系基本上呈平行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八个种群角倍蚜I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贵州省8个种群共139个角倍蚜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33条,没有种群特异带出现,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11条,Popgene软件分析显示,总群体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00%,尽管不是特意选择变异高的引物。种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介于0.899~0.955,遗传距离介于0.046~0.106,说明角倍蚜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不大。聚类分析显示,8个种群共形成2个大的聚类簇,各种群之间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但遗传多样性与3月温度和3月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