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探讨其在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对初次感染后的C57BL/6小鼠在免疫记忆阶段进行了再次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流感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发现小鼠初次感染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株A/Puerto Rico/8/34后37 d, RIPK3敲除小鼠的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在再次感染相同病毒时,RIPK3敲除小鼠流感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依旧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而CD8中枢型记忆性T细胞(TCM)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或效应性T细胞(TEff)比例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RIPK3分子参与调节流感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诱生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并影响其TCM与TEM/TEff的比例,为深入探索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肝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合适的小动物模型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肝脏疾病的相关研究。人源化小鼠作为重要动物模型之一,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早期的uPA小鼠、FAH小鼠、TK-NOG小鼠和近年来的AFC8小鼠等几种应用较为广泛且有代表性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及其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它们各自的模型原理和优缺点,以期对人源化小鼠应用于人类肝脏疾病的研究具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