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念珠菌性阴道炎实验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念珠菌引起。由于临床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等的广泛应用,目前该病发病率高达30%~40%,且易复发。临床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外观呈白色稠状、白膜状或豆渣状^[1]。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涂片的直接镜检法、革兰氏染色法、快速凝集法、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2]。为了适合门诊常规检验的快速和准确报告的要求,对现在常用的直接涂片镜检法和快速乳胶凝集法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结果对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FUS-50L生物反应器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培养表达含重组质粒pET28a( )-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株,生产重组颗粒溶素(GNLY)。方法:选取含pET28a( )-GNLY的BL21(DE3)pLysS菌株单个克隆分级培养,将制备的二级种子液接种于发酵罐中。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为30%~50%,温度为37℃;在基础培养基内生长4h后,补加以甘油为碳源的补料,继续生长到11h;加入葡萄糖至终浓度为1%,30℃诱导表达6h;收集菌体,纯化制备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用CFU方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达80g/L;纯化所得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含量为60mg/L;经鉴定所获重组颗粒溶素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用含重组质粒pET28a( )-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系统,可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颗粒溶素,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在诊断器官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130例在本院肝、肾移植中心住院疑似IFI的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G实验检测.其中64例最终确诊或临床诊断为IFI患者,设为IFI组,余66例为非IFI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血浆BG浓度≥10 pg/mL判定G试验阳性.采用四格表计算G试验诊断IF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G试验结果进行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130例患者中,IFI组中G试验阳性57/64,阳性率89.1%;阴性7例,假阴性率10.9%.非IFI组G试验阳性15/66,假阳性率22.7%.G试验阳性诊断IF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77.3%,79.2%和87.9%.根据G试验结果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75(95% CI:0.813~0.937).结论 G试验对器官移植患者IFI具有中等诊断价值.适当提高诊断界值及重复检测可较大程度地消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T淋巴细胞(autoreactive T cells, ART)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 一直缺乏研究这群细胞合适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基于TCR特异识别表位肽-MHC复合物的原理发展起来的四聚体(tetramer)技术, 并随着特异性结合亲和力的不断提高, 大大地推进了对ART的研究.MHC-Ⅰ和MHC-Ⅱ四聚体分别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CD4 和CD8 T细胞,而非经典MHC (如CD1d) 四聚体用来检测NKT等其他自身免疫性T细胞.四聚体技术既可对血液和组织中ART直接定量检测, 又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其表型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另外原位四聚体染色(in situ tetramer staining, ISTS)还可在细胞微环境中对ART进行分析.四聚体技术的运用可望为在阐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中ART的作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