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观察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月期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20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创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特点,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血清促炎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220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中,有64例出现创面感染,感染率为29.09%。64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0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67.65%(69/10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2.94%)、鲍氏不动杆菌(7.84%)、大肠埃希菌(2.94%)排前三位;革兰阳性菌占比32.35%(33/10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71%)、表皮葡萄球菌(7.84%)排前两位;无真菌检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四肢深度烧伤患者是否发生创面感染与术后有无残余创面、是否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住院时长、烧伤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烧伤部位、烧伤原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有残余创面、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40%、存在吸入性损伤、烧伤深度为III度是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概率较高,且感染者的炎性反应更为剧烈,创面感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及早干预并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