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智檜  牛鑫  魏生龙  于海萍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20,39(9):1741-1749
以采自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菌物保育区的野生侧耳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将其鉴定为冷杉侧耳Pleurotus abieticol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豆粉;在以棉籽壳、木屑和麸皮为栽培料时,可获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2.
1mg/mL KCl促进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5或10mg/mL NaCl、5或10mg/mL MgSO4、5或10mg/mLKCl、10mg/mL H2PO4和1mg/mL CaSO4抑制菌丝生长;0.8mg/mL的MnSO4和CuSO4以及0.5mg/mL FeSO4、0.2或0.5mg/mL CoCl2和0.2、0.5或0.8mg/mL ZnSO4促进菌丝生长;0.5或0.2mg/mL CuSO4、0.2或0.5mg/mL MnSO4及0.8或0.2mg/mL FeSO4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PP和维生素B1可促进菌丝生长,在含有10μg/L维生素B6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维生素C试用浓度较低(50μg/L)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奈乙酸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0.1、0.5或1.0μg/L赤霉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牡丹愈伤组织发生和分生结节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Golden era’叶柄薄层为外植体,结合外部形态,对愈伤组织发生,并分化为分生结节过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丹不定器官分化、实现离体微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发育经历了启动、分裂、形成和组织分化4个时期。启动期,外植体束中形成层最先去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变暗,内部细胞核变大,淀粉代谢增强。细胞旺盛增殖的分裂期,先后于外植体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处产生了愈伤组织,形成了质地紧实的愈伤增殖团,愈伤细胞体积小、质浓、核位于中心,且具有绕核积累的淀粉粒。形成期,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减缓,只有接触培养基的周缘愈伤组织仍在增殖。组织分化期,愈伤组织内部分化出维管单元,可以作为生长中心,有的是以特化的薄壁细胞为生长中心,外围核大、质浓的薄壁细胞层形成了具有再生潜能的分生结节。  相似文献   
4.
1mg/mL KCl促进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5或10mg/mL NaCl、5或10mg/mL MgSO4、5或10mg/mL KCl、10mg/mL H2PO4和1mg/mL CaSO4抑制菌丝生长;0.8mg/mL的MnSO4和CuSO4以及 0.5mg/mL FeSO4、0.2或0.5mg/mL CoCl2和0.2、0.5或0.8mg/mL ZnSO4促进菌丝生长;0.5或0.2mg/mL CuSO4、0.2或0.5mg/mL MnSO4及0.8或0.2mg/mL FeSO4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维  相似文献   
5.
矿质营养与其他生长物质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mg/mLKCl促进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5或10mg/mLNaCl、5或10mg/mLMgSO4、5或10mg/mLKCl、10mg/mLH2PO4和1mg/mLCaSO4抑制菌丝生长;0.8mg/mL的MnSO4和CuSO4以及0.5mg/mLFeSO4、0.2或0.5mg/mLCoCl2和0.2、0.5或0.8mg/mLZnSO4促进菌丝生长;0.5或0.2mg/mLCuSO4、0.2或0.5mg/mLMnSO4及0.8或0.2mg/mLFeSO4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PP和维生素B1可促进菌丝生长,在含有10μg/L维生素B6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维生素C试用浓度较低(50μg/L)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奈乙酸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0.1、0.5或1.0μg/L赤霉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防治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的86例ICU烧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等情况,分析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ICU烧伤感染患者中有33例发生脓毒症,发生率为38.37%;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54.5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42.42%);单因素结果分析发现,烧伤至入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吸入性损伤、首次手术时间以及烧伤面积与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手术时间>2d、TBSA>50%是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烧伤感染患者易发生脓毒症,首次手术时间>2d以及TBSA>50%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具有偏雌性的特点,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性比规律,有利于监测和掌控该蜂的种群动态,便于及时有效防控该蜂.2017年至2019年,采用在桉树Eucalyptus林中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监测、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分析该蜂雄成虫比率及其影响因子,以弄清生态因子对...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有效寄生性天敌,为了解花绒寄甲在江西赣南苏区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花绒寄甲在赣南松树林内自然分布、寄生率及松褐天牛种群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在赣南松树林内分布广泛,对松褐天牛的自然寄生率为2.56%-22.41%,平均寄生率为11.74%,其中马尾松纯林的寄生率最高(14.81%),其次马尾松混交林(10.95%),湿地松纯林寄生率最低(2.56%),前两项差异不显著,后者与前两者均差异显著(P0.05);花绒寄甲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其寄主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动态是一致的,呈正相关关系(R2=0.8399),花绒寄甲在野外主要以1-2头幼虫寄生1头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方式营寄生生活(占79.10%)。因此在赣南松林中,花绒寄甲种群数量较低,必须大量补充人工繁育的寄甲,才能达到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条件下,孜然芹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16h光照18h黑暗的条件下,萌发最适温度为20℃和25/16℃的日夜变温。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