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说起动物的变性,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想起产过卵的母鸡忽然在一夜之后高声鸣叫起来,就像雄鸡啼鸣一般,而且也不再下蛋。这并不稀罕,但是植物也有性别之分,也会有变性的表现吗?一日走过路边,忽见一株玉米很是奇特,一反雄花序在株顶扬花,雌花序在叶腋结穗的常态,只...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肠癌、胃癌、肝癌细胞在8种不同抗癌药物作用下的细胞抑制率,以筛选出敏感的化疗药物.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着色法(MTT),对97例消化道癌(43例肠癌、33例胃癌、21例肝癌)新鲜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同时进行顺铂(DDP)、丝裂霉素(MMC)、卡铂(CBP)、5-氟尿嘧啶(5-FU)、表阿霉素(EADM)、长春新碱(VCR)、羟基喜树碱(OPT)和环磷酰胺(CTX)8种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检测,并对其结果作比较.结果 在肠癌中高度敏感率大于50%药物依次为MMC、5-FU、DDP、CBP.总敏感率大于50%的药物依次为DDP、MMC、5-FU、CBP.在胃癌中高度敏感率大于50%的药物依次为DDP、CBP.总敏感率大于50%的药物依次为DDP、CBP、MMC、5-FU、CTX、VCR.其中胃癌对CTX、VCR的敏感率明显高于肠癌细胞(P<0.05).肝癌细胞中高度敏感率>50%的药物为零,而总敏感率>50%的药物依次排序为MMC、EADM、CBP.结论 消化道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选择虽有一定共性,但同种肿瘤的不同个体对同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却存有显著性.体外检测消化道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为临床化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特异性抗乙肝转移因子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观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细胞移植研究室大连116023于志红,吕鹏,王廷瑞传染科王一强,刘波本室将乙肝疫苗采用混合免疫方法接种绵羊三至四次,抽血测乙肝病毒各项指标,抗HBS阳性后。采血及脾脏,经低温超速离心和超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散发性戊型肝炎抗体的临床意义.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为102份抗-HEV阳性血清中抗-HEV·IgM+72份(占70.6%)、IgG+21份(占20.6%)、双阳性9份(占8.8%);IgM阳性与急性期病程和ALT异常呈现正相关.认为抗-HEV·IgM/IgG临床判断IgM为诊断标志、IgG为感染标志;疫区急性期内再感染可能性极少;城市散发戊肝食源性感染是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提示应加强饮食服务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后快速升高白细胞的水平。方法:取昆明种系小鼠40只,每只用0.3m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成小鼠骨髓抑制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4组,给药后的3、5、7、14d分别腹腔注射肠毒素(I);菌体蛋白(Ⅱ);肠毒素加菌体蛋白(Ⅲ);盐水(Ⅳ),另取10只小鼠为空白对照(Ⅴ)。分别在每次给药前于眼脸采血,显微镜下查出每只小鼠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并计算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相比较。结果:I、Ⅱ、Ⅲ组白细胞总数均在3d内开始升高,5或7d达高峰,实验组是对照组的8~10倍,以第Ⅲ组升高最为明显.各组白细胞水平在7d开始逐渐下降,到21d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各实验组用药后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中性粒细胞的分类数和绝对值升高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第I组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第Ⅱ组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第Ⅲ组则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平行升高。结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蛋白与肠毒素联合应用具有较好地升高化疗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