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沙鼠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沙鼠亚科(Gerbillinae),广泛分布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和中国等国,是沙鼠亚科中体型最大的鼠种,是中亚荒漠区的重要建群鼠种。大沙鼠为建立定居点而挖掘复杂的洞穴系统,生活在此洞穴系统内的一个家族通常由2~3代大沙鼠组成。大沙鼠采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 chinensis)等植物,强烈影响荒漠植物的发育和外貌,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对大沙鼠栖息地、采食、储食、警戒、领域、社群、扩散以及昼间活动节律等行为的研究作以综述,分析了亟待深入研究的内容,以加深对该物种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并为有效控制该物种、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荒漠化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2010年5—11月,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的昼间洞道利用机制(地面活动强度、进洞频率)以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大沙鼠在春夏秋三季地面活动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77.62%、66.13%和80.93%,进洞频率分别为0.50、0.31和0.19次.min-1,地面活动强度和进洞频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其地面行为中,摄食是大沙鼠任一季节最主要的行为,不同季节摄食比例均超过50%;储食是大沙鼠春季两秋两季次重要的行为,其时间比例分别达到了17.19%和25.46%;夏季大沙鼠修饰行为比例明显升高(27.78%),而储食行为比例明显下降(7.1%)。本研究结果说明,食物因子是促使大沙鼠进行地面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温度、生理周期、捕食风险可影响大沙鼠地面活动强度、进洞频率以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