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甲醇营养型毕赤酵母生产猪α干扰素(pIFN-α),诱导过程一般在高细胞密度、定值控制甲醇浓度于5~10g/L下进行,此时、溶解氧浓度(DO)自然下降到接近于0的水平。如果高好氧的毕赤酵母长期处在高甲醇/低DO的诱导浓度环境会导致其代谢活性恶化,胞内甲醇积累严重,pIFN-α表达生产效率低。为此,提出了一种甲醇周期诱导控制策略来强化pIFN-α生产。先将甲醇控制于高浓度达7h,再降低甲醇流加速率,将DO控制在20%左右约4h,一共重复6个循环。采用上述周期控制策略,毕赤酵母代谢活性可以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胞内甲醇处于极低水平(≤0. 003g/g DCW),解除了甲醇毒性效应; pIFN-α活性达到3. 90×10~7IU/ml的最高水平,是定值控制甲醇浓度时的1. 86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62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R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观察周期为21天,随访3年。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积分、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远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老年混合痔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更好,而远期疗效与其相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