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寄生后,其取食、发育及营养代谢在各种寄生因子的作用下伴随幼蜂的发育而发生很大的变化,畸形细胞作为调节因子之一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比较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蛋白浓度以及两种血淋巴对菜蛾盘绒茧蜂幼蜂进行体外培养的培养液的蛋白浓度,发现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比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的蛋白浓度略低但差异不显著,而未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幼蜂培养液的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被寄生小菜蛾血淋巴幼蜂培养液的蛋白浓度,证明畸形细胞的蛋白质分泌功能。被寄生后期, 小菜蛾体重明显大于未被寄生的小菜蛾体重,而脂肪体重量相比正好相反;通过显微染色观察,在小菜蛾念珠状脂肪体表面粘附有畸形细胞,对脂肪体进行分解破坏而使其成颗粒状; 蛋白含量和脂滴浓度测定也表明,脂肪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脂滴浓度也迅速降低,同比低于未被寄生小菜蛾。而与此同时,幼蜂正处在快速生长阶段,中肠酯酶的活性逐步上升,幼蜂得以快速消化吸收小菜蛾体内的营养直到完成幼虫发育,整个幼蜂的脂滴浓度也达到了最大值。因此寄生后期,推测在畸形细胞的协助下,幼蜂吸收了寄主小菜蛾体内的营养为自身生长发育所用。  相似文献   
2.
黄腹潜蝇茧蜂寄生因子的特性及其对寄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了黄腹潜蝇茧蜂Opius caricivorae Fischer寄生因子的特性及其对寄主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幼虫的生理效应。黄腹潜蝇茧蜂携带的主要因子是毒液。毒液器官是由一个土黄色的锥形毒囊和7个透明的椭圆形的毒腺及导管构成的;毒液的电泳图谱显示约有12条蛋白带,其中绝大多数低于100 kD,含量最高的3条蛋白带为43.5、25.9和20.1 kD;杜氏腺约有15条左右蛋白质条带,其中有5条含量很高(121.4、77.0、51.5、42.7和36.5 kD)。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在黄腹潜蝇茧蜂毒腺分泌细胞和卵巢表皮细胞中新发现存在一种类病毒颗粒,这些球状颗粒直径大约为50 nm。雌蜂经Co60辐射处理后再寄生(即假寄生)3龄寄主幼虫,被寄生后的寄主依然能正常化蛹,但不能羽化;7 h后寄生体壁开始出现红斑;脂肪体形态结构无显著变化;绝大多数的蜂卵没有被包囊。推测在正常寄生的情况下可能是毒液抑制了寄主的包囊作用,而新发现的类病毒颗粒是否参与了这一过程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