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采用小鼠Lnc的方法测定各血清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株的毒力,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从我崮分离出的1 06株地方菌株的毒力结果如下:57株A群、B群和c群菌株(其中从痫人脑脊髓液或血液分离的z3株,其余菌株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的)比49株新血清群菌株(包括7个新血清群)的毒力强,I一2.905,0.005>P> 0.001;32株A群菌株(其中从jiii人分离的1 7株)与13株B群菌株(其中从病人分离的5株)的毒力无差别, t=1.0279,0,4>p>0.2;32株^群菌株与l 2株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1.0032,0.4>p>0.2;32株^群菌株比49林新血清群菌株的毒力强,f=2.68 6,0 I)I>P>0.005;A群17株病人株与15株带菌者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0.48,0.7>p>0.6。1966—1977年间不同年份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从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也相同。从病人脑脊髓液分离出的菌株亦有毒力较弱的菌株,而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的至今未发现病人的1486群菌株有毒力较强的菌株。毒力和发病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髓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至今已近百年了。其抗原结构和分型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促进了对该病的防治工作。荚膜群特异性多糖,外膜蛋白质及脂多糖的抗原分析和分型,以及细菌素和杀菌力分型的研究,正在细菌检验工作中应用和深入研究。用凝胶过  相似文献   
6.
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与内膜之间的空隙,被称为质周隙(Periplasmic space),其中往往可以见到1至2个或多个肾形或球形小体,我们称它为质周体(Periplasmic body)。这种小体已在七种细菌中被观察到,诸如酿脓假单胞菌、弗氏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鼠疫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奇异变形杆菌、破伤风梭菌、霍乱弧菌和犬种布鲁氏菌等。球形质周体的直径为80~250nm;肾形质周体的大小为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菌凝集吸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等方法,对从我国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出的不与脑膜炎奈瑟氏菌A、B、C、D、x、Y、z、29E、W135、1889、1892、319、191 6群分群诊断血清凝集的菌株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个新的血清群。经抗原分析证实,这三个新的血清群是完全不相同的,命名为1890群,1486群,1811群。仅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这三个新的血清群的少数菌株,正常人群的带菌率约为0.5%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自行分离的737株肺炎链球菌,依据生物学特性、地区分布及血清学分型进行筛选,选出297株具有典型特征的肺炎链球菌,建立了我国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共分成42个群(型),其中有我国自行分离并保藏的二株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型10C和16A致病性肺炎链球菌,以及国际上多年来未见到的19C型、22A型和仅在亚洲分离到的33C型菌株。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群),建立标准分型菌株不仅有分类学的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肺炎链球菌疾病的防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肺炎链球菌是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的重要病原菌。自1982年以来我们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所组织的在全世界进行肺炎链球菌的菌型监测和流行菌型分布的调查,一方面为WHO确定肺炎链球菌菌苗组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在我国防治肺炎链球菌感染创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