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替莫唑胺(TMZ)是一种口服二代咪唑并四嗪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通过对DNA鸟嘌呤的甲基化来干扰基因转录而诱导DNA损伤,目前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最近有关于TMZ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及垂体癌的报道,有效率分别为60%和69%,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O6-甲基鸟嘌呤-DNA转移酶(MGMT)的表达水平与其疗效呈负相关,从而可能干扰其疗效,由于目前缺乏对垂体癌及侵袭性垂体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所以不应否认TMZ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有效性.TMZ对侵袭性垂体瘤及垂体癌的治疗机制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垂体偶发瘤(Pituitary Incidentalomas)是指因进行尸检或进行与垂体病变无关的头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垂体病变,其特点是不具有与垂体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其尸检发现率约10.7%,影像学检查发现率低于尸检,不同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垂体偶发瘤如不进行治疗,10%的偶发微腺瘤和24%的偶发大腺瘤会出现瘤体增大,瘤体增大是明确的手术指征。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头部MRI扫描以明确瘤体有无增大。本文对垂体偶发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姜海洋  李强  梁强  丁永忠  周旺宁 《生物磁学》2014,(32):6391-6394
颅底手术正随着经鼻内镜手术的发展而发生着转变。经鼻内镜手术最初开发于鼻窦手术,但其适应症已逐渐扩大到其它领域,可以用于治疗大量的疾病。经鼻内镜手术的主要优点是:它利用天然的孔道来处理大量的颅内、鼻窦病变,避免了皮肤切口、面部骨瓣切口、脑回缩等直接开颅所不可避免的后遗症。与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并间接减少了住院时间和管理成本。本文就经鼻内镜手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在综述中阐述了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和基本原则,以及显露、特别是重建技术的进展,这些进展要求在可接受的并发症前提下达到更广泛的切除;讨论了经鼻内镜手术的局限性,尤其是,虽然这种手术往往是“微创”,但它并不是完全没有并发症;展望了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会不断拓宽,并发症会越来越少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4.
颅底手术正随着经鼻内镜手术的发展而发生着转变。经鼻内镜手术最初开发于鼻窦手术,但其适应症已逐渐扩大到其它领域,可以用于治疗大量的疾病。经鼻内镜手术的主要优点是:它利用天然的孔道来处理大量的颅内、鼻窦病变,避免了皮肤切口、面部骨瓣切口、脑回缩等直接开颅所不可避免的后遗症。与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并间接减少了住院时间和管理成本。本文就经鼻内镜手术的进展进行综述。在综述中阐述了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和基本原则,以及显露、特别是重建技术的进展,这些进展要求在可接受的并发症前提下达到更广泛的切除;讨论了经鼻内镜手术的局限性,尤其是,虽然这种手术往往是"微创",但它并不是完全没有并发症;展望了经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会不断拓宽,并发症会越来越少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与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GSTP1、E-cadherin的表达。结果:GSTP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降低(P〈0.05);GSTP1、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P〈0.05)。结论:GSTP1、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程度显著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与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GSTP1、E-cadherin的表达。结果:GSTP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降低(P<0.05);GSTP1、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P<0.05)。结论:GSTP1、E-cadherin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程度显著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