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因素,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及康复方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手外科收治的5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13-62岁,平均33.8岁)屈指肌腱在前臂损伤患者的伤因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分析其受伤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4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54例前臂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手的恢复情况,其中优31例,良16例,中5例,差2例。指浅、深屈肌腱同时损伤较单纯指浅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的优良率较低(P0.05),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术后手功能的优良率分别较未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未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手术切口是否合理的延长,术中操作是否重视无创操作,是否合理的应用防粘连技术以及缺乏系统的功能锻炼以及肌腱断端吻合质量是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因素,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及康复方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手外科收治的5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13.62岁,平均33.8岁)屈指肌腱在前臂损伤患者的伤因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分析其受伤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4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54例前臂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手的恢复情况,其中优31例,良16例,中5例,差2例。指浅、深屈肌腱同时损伤较单纯指浅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的优良率较低(P〈0.05),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术后手功能的优良率分别较未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未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手术切口是否合理的延长,术中操作是否重视无创操作,是否合理的应用防粘连技术以及缺乏系统的功能锻炼以及肌腱断端吻合质量是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双囊气压输液袋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我科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4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囊气压输液袋(实验组)或传统注射器配合三通管快速输液(对照组)恢复患者血压,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处理的患者输完250 mL液体所需的时间,恢复正常收缩压和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时间,以及连续扩容1000mL后的收缩压值、心率、体温和患者存活率.结果:实验组输注250mL液体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恢复正常收缩压和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扩容1000 mL后收缩压、心率、体温的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囊气压输液袋补液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能更迅速、有效恢复患者的收缩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