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完全免费 | 7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秀山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重庆市秀山地区稻飞虱的发生主害种类为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的危害重于褐飞虱 ;白背飞虱 1年发生 5~ 6代 ,以 4 ( 3)代为主害代 ,田间发生 2~ 3次若虫高峰 ,以第 2次为主害代峰、虫量最大 ;褐飞虱 1年发生 4~ 5代 ,以 5 ( 4 )代为主害代 ,田间发生 3~ 4次若虫高峰 ,以第 3次为主害代峰、虫量最大 ;( 3)稻飞虱重发年比例高 ,达 85 %以上 ;( 4 )白背飞虱呈逐年加重和主害期提前、褐飞虱呈逐年减轻和主害期推迟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特殊的槽谷地形、迁入虫量大、品种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防治技术的提高和气候条件有利等。 相似文献
2.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th)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有着复杂的空间结构。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对不同季度种植的水稻及其不同生长期中白背飞虱若虫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背飞虱迁入稻田后,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型,且聚集的范围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空间结构的局部不连续程度较小,空间相关范围为17.3?m到60?m,或大于样地直径。白背飞虱在早稻田中的种群密度和空间相关范围小于晚稻田。空间分布模拟图能较好地反映白背飞虱若虫在田间的具体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4.
5.
Expression of multiple insecticidal genes confers broad resistance against a range of different rice pest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Shahina Bano Maqbool Sheikh Riazuddin Nguyen Thi Loc Angharad M.R. Gatehouse John A. Gatehouse Paul Christou 《Molecular breeding : new strategies in plant improvement》2001,7(1):85-93
We report the simultaneous introduction of three insecticidal genes (the Bt genes cry1Ac and cry2A, and the snowdrop lectin gene gna) into commercially important indica rice varieties M7 and Basmati 370,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ed Cry1Ac, Cry2A and GNA at different levels, either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at 0.03–1%, 0.01–0.5% and 0.01–2.5% of total soluble protein, respectively. The transgenes showed stable transmission and expression, and R1 transgenic plants provided significant (p<0.01) protection against thre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s of rice: rice leaf fold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yellow stemborer (Scirpophaga incertulas) and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The triple transforma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resistance to these insects than plants expressing single transgenes. Bioassays using the triple-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100% eradication of the rice leaf folder and yellow stem borer, and 25% reduction in the survival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insect survival, and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plant damage, occurred in plants expressing all three transgenes. This approach maximises the utility of gene transfer technology to introduce combinations of genes whose products disrupt different biochemical or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same insect, providing a multi-mechanism defence. 相似文献
6.
根据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在我国的迁飞规律及国内各稻区的发生情况进行区划.以主要为害时期,参考越冬情况作为区划的一级标准;以始见、主要迁入期,参考气流迁入流型、地势、迁出期和水稻栽培制度等作为区划的二级标准.将我国白背飞虱的发生划分为五个带十六个区.即: Ⅰ.5,6,9月主害带:Ⅰa.海南南部区;Ⅰb.版纳、河口区;Ⅰc.西江以南区;Ⅰd.南岭区;Ⅰe.滇西南,东南区. Ⅱ.6、7月主害带:Ⅱa.粤闽区;Ⅱb.闽北区. Ⅲ.7、8月主害带:Ⅲa.川、黔、湘区;Ⅲb.鄂西区. Ⅳ.7月主害带:Ⅳa.湘、赣区; Ⅳb.长江、淮南区. Ⅴ.8月主害带:Ⅴa.川东区;Ⅴb.云、贵、川西北区;Ⅴc.陕南区;Ⅴd.华北、东北区;Ⅴe.西北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家气象局高空气象资料(CD版)统计了1986-1995年间昆虫迁飞季节内(3-9月份)低空急流发生的时空变化和抉学,并与稻飞虱的北迁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的发生区域分布于百色,锦州,嫩江一线的东侧,长时间,大尺度的低空急流有利于稻飞虱的远距离北迁和大范围降落,3月下旬和5月下旬稻飞虱始见期的北界与低空急流的16.5℃等温线相吻合,而后其始见期北界与低空急流前缘所至基本吻合。据此提出可以低空急流作为监测稻飞虱迁飞的预警参数,再结合虫情资料预测稻飞慢迁入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9.
灭虫精(Imidacloprid通用名称吡虫啉)系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属硝基亚甲基化合物,对稻飞虱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室内测定褐飞虱付Nilapavarta lugens Stal 3龄与5龄若虫LD50值分别为2.55x10-5μ/头与6.78x10-5μg/头,其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r5.6231+1,0486X和Y=5.2091+1.2389X。实验表明,该药具有极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稻田应用的有效剂量为15~30g/hm2,是扑虱灵常规用量的1/5~1/10。田间药效特征突出地表现为速效(1-3d)、持效(4-10d)和残效(11d以上)的三段效应,90%以上的防治效果可维持在40d以上.试验还表明,灭虫精田间应用表现出在飞虱和天敌之间的良好选择性,对稻田益蛛基本无害,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稻田应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