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7 Exonuclease (T7 Exo) DNA digestion reactions were studied using direct single-molecule observations in microflow channels. DNA digestion reactions were directly observed by staining template DNA double-stranded regions with SYTOX Orange and staining single-stranded (digested) regions with a fluorescently labeled ssDNA-recognizing peptide (ssBP-488). Sequentially acquired photographs demonstrated that a double-stranded region monotonously shortened as a single-stranded region monotonously increased from the free end during a DNA digestion reaction. Furthermore, DNA digestion reactions were directly observed both under pulse-chase conditions and under continuous buffer flow conditions with T7 Exo. Under pulse-chase conditions, the double-stranded regions of λDNA monotonously shortened by a DNA digestion reaction with a single T7 Exo molecule, with an estimated average DNA digestion rate of 5.7 bases/s and a processivity of 6692 bases. Under continuous buffer flow conditions with T7 Exo, some pauses were observed during a DNA digestion reaction and double-stranded regions shortened linearly except during these pauses. The average DNA digestion rate was estimated to be 5.3 bases/s with a processivity of 5072 bases. Thus, the use of our direct single-molecule observations using a fluorescently labeled ssDNA-recognizing peptide (ssBP-488) was an effective analytic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DNA metabol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
Phytoplankton of the Southern Ocean, 140–148°E and 40–53°S, was sampled from early austral summer Nov. 1995 to Dec. 1995 to examine cell abundance, cell volume and biomass (cell carbon)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fronts. A total of 90 phytoplankton taxa were identified. They were 50 diatoms, 37 dinoflagellates, 2 silicoflagellates, and 1 prymnesiophyte. 73 species were observed from north of the sub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d 71 species from south of the sub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Pseudonitzschia spp. wa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species. Nanoplankton predominated cell number of phytoplankton throughout the stations. The abundance of diatom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inofiagellates. Total biomass profiles were dependent to microphytoplankton biomass. Maximum cell number and biomass were observed from subsurface layer.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hanged across the sub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d 50–53°S (antarctic convergence zone), and physicoehemical factors seem to controll th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3.
郭慧  王兵  牛香 《生态学报》2015,35(20):6829-6837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可为森林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以湖北省为例,设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的指标体系,基于球状模型进行普通克里格插值,与GIS的空间叠置分析相耦合,生成湖北省生态地理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建立森林生态站网络规划的有效分区,进行森林生态站站点布设,构建了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总结讨论了该网络的合理性和保障措施、与其它生态站网络的比较和网络规划的局限性。结果表明:该网络将湖北省划分成12个分区,共布设16个森林生态站,其中计划建设12个生态站,已经建设4个生态站;不仅可以监测湖北省81.8%的森林面积,88.9%的生态功能区面积,98.2%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和87.5%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面积,而且9个森林生态站分布与湖北省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和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相匹配。该网络可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要素的连续观测与清查,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效益评估,以及重大生态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和辅助决策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薛银浩  刘卓苗  王昊  赵建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1):3969-3978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CO2通过海气界面进入海洋,打破原有海水碳酸盐平衡进而造成海洋酸化(OA)。OA会影响海水和海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进而对生活在海洋表层的浮游藻类生理过程产生显著调控作用。海洋微藻作为海洋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生理功能与过程的正常进行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OA对海洋微藻光合固碳、钙化过程、固氮作用3个关键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和具体机制,总结了OA条件下,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温度、营养元素)对微藻生理过程和生长的影响,以及OA通过改变典型海洋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微塑料)的环境行为而对微藻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为进一步了解OA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6.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工具,为推动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本课题组前期新选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1、A2及保持系18(红)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育材料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雄穗DNA进行甲基化分析,从细胞学和表观遗传学角度了解不育系A1、A2的败育机制。结果表明:不育材料A1、A2小孢子发生败育的主要时期为四分体时期至单核小孢子中期。在不育系A2中还存在另一种败育方式,即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表现出败育特征。甲基化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18(红)的叶片DNA甲基化水平从苗期到拔节期迅速上升,而不育系A1、A2叶片DNA甲基化水平基本保持不变;保持系雄穗DNA甲基化水平表现为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双核期逐渐升高,而不育材料A1、A2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双核期的雄穗DNA甲基化水平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达到最高峰的时期均出现在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时期。从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发现,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往往具有较高的甲基化水平,推测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可能与不育材料A1、A2的花粉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真菌培养过程中,对其个体形态与群体(菌落)形态进行实时观察与鉴定是很必要的。本文利用半培养基培养法结合显微操作技术,对丝状真菌个体与群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染色与制片,不破坏菌丝正常生长状态,可实时进行形态学检测,对多个菌种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菌丝与菌落特征进行观察,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从而降低了成本及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组织细胞分析系统软件对北五味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学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层积处理(4℃,沙培)初期,种子胚部较小,富含油脂;处理后期,胚部变得细长,逐渐伸向种子尖端一侧。处理60d时,种子开始萌动;至150d时,种胚突破种皮限制,开始发芽。随着种胚的发育,种子的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α-淀粉酶活性逐渐提高,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而后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宝乐安联合金酸萍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和酒泉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间诊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金酸萍颗粒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金酸萍颗粒联合宝乐安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5,P0.05)。试验组患儿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以及黄疸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宝乐安与金酸萍颗粒联合用药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金酸萍颗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