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确认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在辽宁省的分布。另依据采集自葫芦岛市的1号王锦蛇(E. carinata)标本对该种在辽宁省的分布予以补充描述。截至2023年5月,辽宁省记录爬行动物2目11科21属37种,其中,龟鳖目3科4属5种,有鳞目蜥蜴亚目3科5属10种,蛇亚目5科12属22种。爬行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有15个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爬行动物》评估为受威胁物种。根据辽宁省爬行动物最新分布信息,将辽宁省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分别为辽东山地丘陵省、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省、辽西山地丘陵省和冀辽山地省,其中,冀辽山地省为本研究中新增动物地理省。扩大原辽东半岛丘陵省涵盖范围,并将其名称修订为“辽...  相似文献   
2.

1. 1.|The metabolic role of the thyroid gland was studied in intact snakes, Naja naja and Ptyas korros treated with tri-iodo-thyronine (T3) and thyroxine (T4) and in thyroidectomized (Tx) N. naja kept at 21°C by analyzing tissue composition and glycogen phosphorylase a activity.

2. 2.|Liver weight was unaffected by thyroid hormone injection in both species but decreases in liver glycogen followed T3 or T4 injection, and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liver glycogen in N. naja. These changes in liver glycogen were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glycogen phosphorylase a activity with T3 injection. T3 decreased muscle glycogen in Ptyas and Tx increased it in N. naja.

3. 3.|T3 increased % liver lipid in Ptyas but not in Naja.

4. 4.|Between specie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liver weight, blood glucose level, cholesterol level and % muscle lipid.

5. 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yroid hormones affected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at a low temperature of 21°C, although the significance is not known.

Author Keywords: Snake, metabolism; liver glycogen and lipid; low temperature; Naja naja; Ptyas korros  相似文献   

3.
乌梢蛇的人工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提高乌梢蛇的人工繁殖率,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乌梢蛇的自然资源。方法采用重复实验法、观察法和对比法等方法对乌梢蛇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的研究。结果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乌梢蛇的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数量为7~16枚(平均为11枚);最佳孵化温度为28~32℃,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为70%~85%,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为75%6~100%,平均为83.84%。结论只要能满足乌梢蛇卵孵化温度和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等条件,就能够使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平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杜卫国  计翔 《生态学报》2002,22(4):548-553
用4个恒定温(24-32℃)孵化灰鼠蛇卵,检测温度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在24-32℃范围内,孵化温度显影响孵化期及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剩余卵黄大小,但不影响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的性别,体重,躯干重和脂肪体重。24,26,30和32℃孵化期分别为99.0,72.2,54.7和48.7d。24℃和26℃孵出幼体的体筮大于30℃和32℃孵出幼体;24℃和32℃孵同幼体内的卵黄较多。不同温度下发育的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雌性幼体的体长,尾长和总长均大于雄性幼体,这些两性差异与孵化温度无关。孵出幼体和新生卵内容的灰分含量无显差异,孵化前后卵壳灰分含量也无显差异,表明灰鼠蛇的卵黄可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所有无机物。  相似文献   
5.
乌梢蛇卵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乌梢蛇卵巢结构的年周期变化,并结合卵巢形态及卵巢系数的年周期变化探讨了其生殖规律.结果 表明,乌梢蛇的卵巢形态、卵巢系数及卵泡发育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认为,乌梢蛇在陕南地区的排卵时间在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乌梢蛇卵泡在不同发育阶段会产生闭锁卵泡或闭锁黄体,其意义可能在于使得体内合成的有限卵黄首先保证少量卵泡得到充分发育并排卵,最终达到延续种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彭德姣  陈玲 《蛇志》2013,(4):367-368
目的为充分利用蛇副产品资源,增加其附加值,探究其功用。方法取蛇内脏脂肪组织,用微波加热法得蛇油,将其甲酯化后低温保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分离和鉴定蛇油的组成成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取峰值较高的15种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蛇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2%以上。结论蛇油脂利用价值较高,且含有部分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  相似文献   
7.
用六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Ⅰ、PstⅠ、BglⅠ、BglⅡ和SalⅠ对滑鼠蛇肝脏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解。发现BglⅡ、PstⅠ、BamHⅠ、BglⅠ和EcoRⅠ在滑鼠蛇肝mtDNA上分别有1、2、3、3和4个切点。SalⅠ不能切割滑鼠蛇肝mtDNA。根据滑鼠蛇肝mtDNA的单酶、双酶完全酶解及部分酶解片段的数目和分子量,建立了滑鼠蛇肝mtDNA的限制酶图谱。  相似文献   
8.
中药乌梢蛇的薄层层析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学敏  曹珏 《蛇志》1999,11(1):14-15
目的探讨中药乌梢蛇的薄层层析鉴别。方法用薄层层析和紫外分析方法,对中药乌梢蛇的色谱进行分析,以丙酮∶乙醇∶氨水和正丁醇∶乙醇∶氨水2个系统中分别展开后,置紫外254nm下检视。结果能见到清晰、分离效果很好的4个斑点。结论该方法具有对乌梢蛇定性鉴别意义,可作为该药的有效鉴别手段及内在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乌梢蛇的人工孵化与冬眠前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人工孵化乌梢蛇卵16 7枚。平均卵重10 . 4 1g ,孵化出幼蛇14 2条,孵化率85 % ,其中11枚未受精,受精率93. 5 %。对幼蛇做了形体度量,挑选活泼健康的幼蛇98条,平均体重6 . 2 6±0 . 89g ,随机分成3组进行人工饲养,一组为群体饲养,另两组为单个饲养。开口饲料采用两种处理,一种是人工填喂瘦猪肉,另一种是饲喂活幼体泽蛙。饲养时间为冬眠前两个月。群体饲养组冬眠前平均增重率达4 0. 4 % ,单个饲养组平均增重率达4 6. 5 % ,未达差异显著(P >0 . 0 5 )。结果表明,活幼体泽蛙是乌梢蛇幼蛇良好的开口饲料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能够协助寄主维持体内稳态、增强营养吸收和能量代谢,对寄主适应环境和维持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乌梢蛇(Ptyas dhumnades)桂林(n=3)和襄阳(n=3)种群的为研究对象,收集动物的粪便提取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RNA基因V1~V3区域扩增子测序,分析两个种群乌梢蛇粪便微生物群组成、丰度和基因功能预测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群的粪便微生物在a-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两种群相对丰度较高的粪便微生物和基因功能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乌梢蛇粪便微生物群优势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线性判别分析分析显示,桂林和襄阳种群的乌梢蛇粪便微生物具有显著的丰度差异特征。此外,对两种群粪便微生物基因功能预测,在与环境信息处理、代谢相关和遗传信息处理有关的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关注野外动物粪便微生物菌种组成及其与寄主的进化关系,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粪便微生物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