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鸣是高原鼠兔常见的鸣声类型之一。了解高原鼠兔长鸣发生的时间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其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录音机记录其鸣叫声音与单反相机录制其鸣叫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甘肃省玛曲县记录了高原鼠兔一年内长鸣发生的时间规律,并研究其长鸣发生频率与外界非生物因素(温度和风速)以及内在生理因素(睾酮和孕酮)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长鸣是雄性个体发出,主要出现在3—5月的繁殖季节,每只个体平均每日长鸣总时长为130~180 s,每日长鸣主要发生在日出后2 h内和日落前2 h内;(2)高原鼠兔繁殖期长鸣发生与睾酮激素水平增高呈正相关。当睾酮激素水平为40 pg/mL左右时,长鸣时长达到1000 s,睾酮激素下降到36 pg/mL以下时,长鸣时长只有150 s左右。非繁殖期长鸣发生与气温和风速呈负相关。综述,高原鼠兔雄性个体全年长鸣发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繁殖季长鸣与睾酮激素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特有物种和关键物种,其挖掘觅食等活动行为直接影响本地高寒草甸的健康状况和持续发展。以有效洞口调查为代表的传统人工观察方法很难连续数天观察,造成可获取数据量小、效率较低,导致高原鼠兔行为生物节律研究数据采集困难。因此本文构建了融合图像自动采集、优化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智能识别技术的高原鼠兔监测系统,可无接触、数字化、连续性监测高原鼠兔行为活动。首先,考虑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需求,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克旗河滩布局并划分了面积为25 m × 30 m的实验小区;其次,监测实验区域,获取高原鼠兔全周期活动节律数据;最后提出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监测系统可在自然环境下完成高原鼠兔活动数据采集,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精准率、召回率、F1值分别为87.20%、83.37%、0.85,可准确获取高原鼠兔详细的活动节律信息。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地面活动高峰期在10:00时和16:00时,夜晚无活动,属于白昼型动物。青藏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方法可有效提升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活动节律等相关研究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