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完全免费   3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威胁棉花生产的外来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武三安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09,46(1):159-162
2008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发现一种严重危害扶桑的害虫,经鉴定确认为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在广州市的扶桑上多点发生。扶桑绵粉蚧原产美洲,最近几年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严重危害棉花,其暴发危害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威胁世界棉花安全的重大入侵害虫。文章提供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危害等情况,并对其检疫与防控措施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1,54(2):246-252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 RH 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 2龄若虫、预蛹、 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 d,总历期约为47~59 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 d,总历期约为20~26 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 略微透明; 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 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 雄虫;3龄雌若虫, 体表有薄层蜡粉, 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 形成纵向黑色条斑, 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 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 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广州市的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树上多点发生。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分析预测该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17省区的大部分区域,新疆、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11省区的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0.886,在中国的危害风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转录组数据高通量发掘扶桑绵粉蚧微卫星引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梅  张鹤  宾淑英  林进添 《昆虫学报》2014,57(4):395-400
【目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研究在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动植物分类和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筛选的SSR引物将为扶桑绵粉蚧遗传多样性分析、进化分析及入侵生物学等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搜索的方法对扶桑绵粉蚧转录组中28 120条unigenes的数据进行搜索。【结果】共找到1 781个SSR位点。扶桑绵粉蚧转录组中SSRs的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占SSR总数的89.44%;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占SSR总数的7.52%。单核苷酸重复里主要是A/T基序,占了总量的87.42%。基于筛选的SSRs,运用Primer 3软件进行引物的批量设计,共有481个unigenes成功设计引物,共设计出1 228对引物。【结论】研究表明利用扶桑绵粉蚧转录组数据开发SSR标记是可行的,本研究开发的引物将为扶桑绵粉蚧遗传多样性分析、进化分析及入侵生物学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扶桑绵粉蚧寄生性天敌班氏跳小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玲  刘慧  肖铁光  周社文 《昆虫知识》2011,48(6):1734-1737
本文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重要天敌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膜翅目:跳小蜂科)的雌雄形态特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长沙地区的理论发生代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班氏跳小蜂是扶桑绵粉蚧若虫-成虫期寄生蜂;在28℃下,班氏跳小蜂一代的历期为17.8d;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2、15.29、14.89、15.18℃,发生一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62℃;成虫、卵、幼虫和蛹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7.92、9.74、68.41、75.84日·度,发生一代的有效积温为249.92日·度;由此预测班氏跳小蜂在长沙地区一年可发生9代。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扶桑绵粉蚧分布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浙江省2009年9月至11月对新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全面调查结果。目前扶桑绵粉蚧在浙江省的杭州下沙区、余杭区,金华的武义县,丽水的云和县有分布,在玉米、甘薯、南瓜、枸杞、太阳花、胭脂花、刺儿菜、小飞蓬等19科29种农作物、花卉和杂草上发现扶桑绵粉蚧的为害。论文还对其检疫与防控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褚栋  刘国霞  付海滨  徐卫 《昆虫学报》2009,52(11):1261-1265
过去约20年间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许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该害虫传入我国, 对农业生产构成严峻威胁。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对来自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 (mt COI)测序并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扶桑绵粉蚧序列进行了比较。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物种存在两个遗传支系, 即海南支系与佛罗里达支系; 这两个支系的遗传距离约3%。这是利用mt COI分子标记对我国扶桑绵粉蚧的首次分子鉴定. 这些结果提示:(1)扶桑绵粉蚧可能是至少含有两个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 (2)新入侵我国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是该复合种内的一个隐存谱系或物种, 且海南三亚和陵水种群可能不是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扶桑绵粉蚧隐存谱系的发现对于该物种的分子鉴定及其入侵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Aenasius bambawalei has been recently reported as a solitary endoparasitoid of Phenacoccus solenopsis in India.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comparing the parasitoid's preference for the 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mealybug and its effect on parasitism, development, progeny fitness and sex ratio of A. bambawalei. The studies revealed third instar mealybugs as the most preferred stag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parasitoid.  相似文献
10.
红火蚁入侵对棉花粉蚧近距离扩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红火蚁与棉花粉蚧入侵到同一地区,因侵入生境重叠而相遇,进而产生互惠关系。这种互惠关系对红火蚁、棉花粉蚧的生存、扩散传播、入侵的意义和作用规律、机制等是需要解释的生态学问题。[方法]采用田问试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迁移红火蚁蚁巢、向扶桑上接粉蚧等观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对棉花粉蚧近距离扩散的影响。[结果]随着离蚁巢距离的增大,扶桑上工蚁数量逐渐减少,距离为1.0、2.0m时数量较多;发生该蚁区域距蚁巢2.0、3.0m扶桑感染粉蚧比率(75%、45%)显著高于无红火蚁区(25%、10%),其感染比率与工蚁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符合方程Y=0.0042X+0.1992。[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入侵促进了棉花粉蚧的近距离扩散,扩散范围在2—3m。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红火蚁与棉花粉蚧协同入侵规律等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