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威  纪然 《生态学报》2019,39(18):6772-6784
地温是评价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的成分、结构以及形成和演化都具有很大影响。分析地温自身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对深入了解地气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明确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预测未来地温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辽宁省位于内蒙古高原向渤海湾的过渡地带,地形地势复杂,此外辽宁省又处在季节性冻土区,地温的变化机制更具复杂性。利用辽宁省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0cm地温(地表温度)数据和各气象要素(气温、日照时数、风速、降水量)数据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系统的分析辽宁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表温度年际变化随时间向暖趋势发展,气候倾向率达0.36℃/10a,不同年代际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世纪60—80年代低于多年平均地表温度,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高于多年平均地表温度,此外冬季地表温度增温幅度最大;突变分析显示在1995年发生突变,经检验其升高趋势显著;经周期分析显示辽宁省年地表温度具有30—46a和19—25a的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年地表温度呈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大,并且其大小在整个区域内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在与降水的关系中,降水量高的年份地表温度均比较低,夏季受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最显著,地表温度与风速均呈负相关,但夏季相关性较小,考虑夏季地表温度主要是受气温、日照和降水共同的作用,弱化了风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A dinosaur tracksite in the Lower Jurassic Ziliujing Form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consists of a spectacular sub-vertical exposure, with multiple track-bearing levels and trackways showing parallel and bimodal orientations. Based on well-preserved material, the new ichnogenus and ichnospecies, Liujianpus shunan ichnogen. nov. ichnosp. nov. is erected to accommodate distinctive sauropodomorph trackways occurring in this assemblage. Liujianpus has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some relating to the early Jurassic basal sauropodomorph (prosauropod in traditional usage) ichnogenus Otozoum, others to the sauropod ichnogenus Brontopodus. Despite such a mix of basal sauropodomorph- and sauropod-like features, the trackmaker of Liujianpus is likely a basal sauropodomorph. This identifi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ccurrence of basal sauropodomorph skeletons from geographically and chronologically close localities. The other distinct morphotype from the tracksite is linked to a sauropod trackmaker. As such, the ichnofauna consisting of two distinct foot morphotypes reflects the diversity of sauropodomorph dinosaurs in the Early Jurassic of Asia.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期学者、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科学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确关键制约因素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以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为例,在全面分析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关联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可获性,构建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在内的指标体系,对2007年、2012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各指标的进步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迅速提高,生态文化和生态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生态经济和生态制度文明水平有一定增加,而生态环境改善较慢;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位置,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强度仍然较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绿色生活方式尚有待提升、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完善生态制度是未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江苏省土壤pH值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比较1980年和2003年江苏省土壤pH空间分布图,发现虽然两个时期土壤pH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仍然相似,表现为南酸北碱,但局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化.沂沭岗地浅洼平原土区、里下河浅洼地土区、宁镇扬低山丘陵土区和太湖平原土区均有较严重的酸化出现.分析发现前两者主要受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和土地利用及种植类型变化的影响,后两者除以上的影响因素外还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另外在后两者和宜溧洞庭山地土区由于土地利用和种植方式的变化、建筑和道路的兴建,还导致了局部地区土壤pH有所上升.土类中潮土酸缓冲性能强、pH变化不大,水稻土pH下降严重,特别是里下河浅洼地土区水稻土,在现有的管理利用方式下,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5.
The regional level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good scale for implementing action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 An important pathway to improve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is to locally carry out long-term ecological planning. In order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from fast economic growth, several 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began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EPC) at the end of 1990s. This paper presented a case for analyzing the progress of EPC in China via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We studied Shandong Eco-province Construction (SEPC) and evaluated its outcomes with its pre-set indicators in 2003–2010. A further evaluation with eco-efficiency and de-linking indice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pre-set indicators could not effectively reflect of the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It was recommended to introduce an evaluated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eco-efficiency and de-linking indices to indicate ecological planning at the reg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6.
闽南地区常用草坪草种及建坪养管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闽南地区5种常用草坪草种(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和地毯草)的生长特性,用途及应用前景。并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草种品种单一,植前基础处理粗放及重种植轻养管养问题,提出草坪建植(铺植、散植和播种法)及植后的养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三种泉溪大型藻类(脆弱刚毛藻,弧形串珠藻和普生轮藻)藻体上附生藻类的种类、分布及环境因子与寄主本身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山西省辛安泉泉域采集三种大型藻类植物(每个季节采集一次)。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种类数不同,普生轮藻上的附生藻类有49种,脆弱刚毛藻上37种,弧形串珠藻上6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这说明寄主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附生藻类的种类数及多样性。就季节变化而言,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大致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同时,灰关联分析结果也表明,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附生藻类也有影响,最关键的影响因子是流速、水深和电导。这说明影响大型藻类植物藻体上附生藻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寄主本身,同时流速、水深和电导这三种环境因子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宜  王军  吴秀元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5-267
描述河南固始杨山煤矿下石炭统杨山组的一个华夏木新种Cathaysiodendronyangshanensesp.nov.,这是近年来继在甘肃靖远早石炭世臭牛沟组中发现华夏木之后该属在早石炭世地层中的又一发现。华夏木属是华夏植物群的特有分子,它在早石炭世的发现对探讨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沿海滩涂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沿海滩涂的合理开发和加强生态保护,借助遥感和GIS手段,通过历史资料整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江苏沿海滩涂土地利用变化和各种利用方式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将沿海滩涂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适宜利用方式、退化利用方式、超前利用方式,探讨各种开发利用方式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土地利用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Study on rugose coral fauna of the Sifengya Formation (early Telychian) and Daluzhai Formation (mid-late Telychian) in Daguan area, northeast Yunnan Province, China was carried out. Rugose coral fauna of the Sifengya Formation included 18 genera and 34 species, while Daluzhai Formation with nine genera, ten species. We described rugose coral fauna (12 genera, 19 species) including one new genus and five new species, i.e. Protoketophyllum daguanense gen. et sp. nov., Crassilasma huanggexiense sp. nov., Pseudophaulactis heae sp. nov., P. convolutus sp. nov., and Shensiphyllum minor sp. nov.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rugose coral fauna of Sifengya Formation and Daluzhai Formation were analyzed. Particularly, rugose coral fauna of the Sifengya Formation represent early Telychian rugosan fauna in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and improve the sequences of early Silurian (Llandovery) rugose coral assemblages in Yangtze region. It is therefore very meaningful to further analyze radiation period of rugose coral fauna in such epoch.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2005, 44(2): 229–246 [译自: 古生物学报, 2005, 44(2): 229–2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