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ixteen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isolated from lychee (Litchi chinensis), all of which exhibited polymorphism (two or three alleles per locus), with levels of heterozygosity ranging from 0.021 to 0.900. These loci can help assess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lychee.  相似文献   
2.
根霉12#发酵产生纤溶酶的酶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溶栓疗法是血栓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发新型纤溶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分离自南方小酒药的根霉12豆粕和麸皮为原料可产生纤溶酶.已采用盐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方法对纤溶酶分离提纯.提纯的纤溶酶比活力2143u/mg(尿激酶单位),有直接溶解血栓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溶栓作用,降解纤维蛋白α、β和γ肽链速度快;最适作用温度45℃,适宜作用pH范围6.8~8.8;等电聚焦方法测定该酶等电点8.5±0.1;只分解生色底物N-Succinvl-Ala-Ala-Pro-Phe-pNA,其米氏常数Km为O.23mmol/L,酶转换数Kcat为16.36 s-1;Molish实验和甲苯胺蓝实验均证明该酶为糖蛋白,地衣酚-硫酸法测得该酶含糖量4.70%;EDTA、PMSF、PCMB对该纤溶酶有抑制作用,说明活性中心含有巯基、金属和丝氨酸;N端12个氨基酸序列为NH2-Ser-Val-Ser-Glu-Ile-Gln-Leu-Met-His-Asn-Leu-Gly,与其它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相比较没有同源性.根霉12#产生的纤溶酶为新型纤溶酶,有希望开发成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3.
中华须鳗嗅觉器官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10尾不同体长中华须鳗嗅觉器官的结构.结果表明:中华须鳗嗅囊呈楔型;嗅囊膜和嗅囊腹面的透明膜共同围成嗅囊腔;嗅囊长径与眼径的平均比值为2.2倍;每侧嗅囊嗅板数变化范围在30~44之间;嗅板远轴端有一纤毛和嗅孔密集的舌状游离突;嗅板上皮纤毛密集,纤毛细胞表现为3种类型:纤毛感觉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和微绒毛感觉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和微绒毛细胞也出现在嗅囊壁.嗅板上大量的纤毛表明,中华须鳗嗅囊的水动力机制应属嗅板纤毛搅动型(isosmates).除观察到嗅囊壁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微嵴外,还首次在嗅板上观察到一种呈荸荠状的杆状细胞.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响应不同传粉式样的结实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开花前雌株短枝套袋隔离传粉、花期人工授粉、风媒传粉 对照 及其传粉障碍等几种传粉式样 ,比较不同传粉 授粉 方式对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结实的影响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不同种植行向、树冠不同方位、上下内外不同层面的结实表现 .结果表明 :南方红豆杉存在孤雌生殖现象 ,平均单枝结实率为 2 8.7% ,与风媒传粉相比较 ,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 ;人工授粉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P<0 .0 5 2 0 .7% ;2~ 3月份开花期 ,江汉平原盛行东北风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有更多的授粉机会 ,其结实情况极显著优于南北向种植的 P<0 .0 1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树冠果实的空间分布 ,受传粉条件包括风向、冠层方位及距传粉源的距离、冠层内外上下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方位间的结实量按东南西北方位依次为 :2 30 .375粒、185 .6 2 5粒、12 8.813粒、10 5 .4 38粒 ,呈递减趋势 ,冠外层结实量普通高于冠内层 ,树冠东向下外层结实量最高 4 16 .75粒 ,北向下内层最低 2 2 .0 0粒 .  相似文献   
5.
基于定量PCR技术探讨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次生代谢产物牛物合成受到发育和诱导的调控,本实验研究了组织分化和诱导处理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紫杉醇生物合成不同阶段关键酶基因的动态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紫杉醇主要分布在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树皮和根皮组织中,针叶内含量很少,催化紫杉醇功能官能团连接的关键酶摹因也主要定位在树皮和根皮组织巾;茉莉酸甲酯(MJ)和真菌诱导子F5分别提高了中国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HG-1紫杉醇得率8倍和10倍,同时有效诱导紫杉醇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发现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基因与紫杉醇生物合成早正相关。结果表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是催化功能官能团连接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孟凡信  祝茜  郭建东 《四川动物》2005,24(4):613-616
本文对中国中华白海豚的形态、分类、种群数量及分布、濒危状况及原因和保护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指出中国境内的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仍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秋水仙碱创制优质、抗热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chinensisM ak ino)子叶生长点,对变异株进行了形态解剖学、农艺学、细胞学及营养品质鉴定。结果表明:0.1 mol/L秋水仙素处理6次的效果最佳。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气孔、花器官均表现巨大性;气孔密度、结实率显著降低;四倍体白菜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分别增加15.69%、71.25%和22.18%;夏季高温条件下四倍体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抗热性。  相似文献   
8.
细穗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穗玄参(S crof ella ch inensisM ax im.)全草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 S1、H NM R1、3C NM R、DEPT、HM BC、HM QC)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6-O-(2″-对羟基反式肉桂酸-α-L-鼠李糖)梓醇(1)、山栀子苷(2)、桃叶珊瑚苷(3)、玉叶金花苷酸(4)、熊果苷(5)、肌氨酸乙酯(6).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黄连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自然干旱条件下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叶绿素b含量、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水势均下降;叶绿素a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a和b的比值及总叶绿素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后降;丙二醛含量干旱胁迫前期升高,后期变化不明显;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逐步降低。气孔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影响黄连木光合速率的关键因子,干旱胁迫前12d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之后为非气孔限制。干旱胁迫前期渗透调节物质以可溶性糖为主,干旱胁迫较重时脯氨酸含量急剧升高,与可溶性糖同时起渗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选用的9对SSR引物在两物种中共扩增出104个等位基因。选择频率在20–80%的SSR等位基因,运用等样本对频率方法分别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各1个居群及其中华/美味猕猴桃复合居群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值计算。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变异在居群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间结构,尽管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居群内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但也有相当比例(29.6–48.0%)的等位基因在种内居群中和复合居群中(河南西峡51.0%,陕西商南44.7%)呈现渐变、衰退、双向衰退或侵扰模式。而且其居群内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规律,不论是在种内还是复合居群中都基本一致:相距在100m以内,特别是30m范围内的个体间的等位基因表现出显著性的正相关,但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逐渐显示出负相关,说明猕猴桃属植物的有效传粉距离可能在100m左右,种子散播主要集中在30m的近距离内。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是其传粉和种子散播等生物学特性与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近距离的散播、花粉传播的有限距离及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近缘物种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猕猴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居群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并为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