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9篇 |
免费 | 70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98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70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记述中国短细蜂属Brachyserphus Hellén5种,其中包括4新种:周氏短细蜂Brachyserphus choui He et Xu,sp.nov.、天目山短细蜂Brachyserphus tianmushanensis He et Xu,sp.nov.、贵州短细蜂Brachyserphus guizhouensis He et Xu,sp.nov.和神农架短细蜂Brachyserphus shennongjiaensis He et Xu,sp.nov.;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编制了中国的分种检索表,各新种均附有详细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中国海南省的方头泥蜂科Crabronidae、大头泥蜂亚科Philanthinae、节腹泥蜂属Cerceris1新种:褐节腹泥蜂Cerceris rubigin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Five new record species of the cohort Uropodina from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figured:Polyaspinus higginsi Camin,Trichouropoda calcarata Hirschmann et Nicol Z.,Trichouropoda bipilis (Vitzthum),Nenteria stylifera (Berlese) and Nenteria breviunguiculata (Willmann). 相似文献
4.
5.
2010年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和越南共14个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14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吡蚜酮和叶蝉散的LC50值分别在9.5287~46.6716、1.6621~17.8785、0.9818~8.4084、0.3315~12.5127和14.0914~187.1706mga.i./L之间,抗性倍数分别为105.87~518.87、6.20~66.71、25.17~215.60、0.17~6.56和3.63~48.24倍。目前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属高到极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属低至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属中至极高水平抗性,对吡蚜酮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叶蝉散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6.
西藏台错TT-1剖面厚369 cm,为一套碳酸盐粘土和粘土碳酸盐沉积,地层测年为41.4—4.5 ka,含丰富的轮藻化石,分属于11个轮藻植物群,群落所在地层的碳酸盐和钙质含量分别为80%和33%。从老到新(剖面自下而上):①41.4—26.64 ka(369—319 cm),处于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a暖期,湖区气候暖湿,湖泊水深,水体动荡,水中碳酸盐和钙质含量较低(分别为13%—21%和4.4%—6.6%),无轮藻生存。②26.64—20.48 ka(319—284cm),轮藻群落非常繁盛,尤其在25.20—22.45 ka(319—301 cm)时段,水草丛生,水体钙质和有机碳含量较前一时期高,水温较高,生产力旺盛,反映湖区气候仍较暖湿,大致在22 ka时,湖区气候暖湿度和湖水温度已趋向干冷。③20.48—14.60 ka(284—217 cm)轮藻植物群不甚繁盛,湖区气候干冷,湖水温度低,营养元素缺乏,轮藻生产力降低幅度大,全球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气候在湖区呈现。④14.60—10.40 ka(217—125 cm)轮藻植物群重新繁盛起来,但是藏卵器在各时段产量并不衡定,湖区生态环境气候多变,湖水温度时高时低。在13.62—12.35 ka前后,气候较暖湿,湖泊水温较高,营养元素和氧气较充足,轮藻较茂盛。在晚期受全球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影响,生产力减退。⑤10.43—4.5 ka(125—0 cm)湖区气候仍偏暖湿,轮藻群落较繁盛,晚期(6.20—4.5 ka)环境湿度增大,湖泊水温升高,轮藻繁盛状况更好,生产力达剖面第二位。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云南的拟峰斑螟属Anabasis Heinrich1新种,即郑氏拟峰斑螟Anabasis zhengi sp.nov.。文中附有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提供了拟峰斑螟属包括新种在内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描述陕西佛坪红蚁属1新种,即郑氏红蚁Myrmica zhengi sp.nov.。新种体色极浅;头部正面观方形;前中胸背板刻纹横形,但极不规则;并胸腹节刺粗壮,基部宽;后腹第1节背板基侧具明显细纵刻纹与近似种类相区别。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分存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10.
报道中国云南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 Fablicius和巨须隐翅虫亚属subgenus Oxyporus的4个种,其中包括2新种,玉龙巨须隐翅虫Oxyporus (Oxyporus) yulong sp.nov.和李氏巨须隐翅虫O.(O.)lii sp.nov.,补充了仙台巨须隐翅虫O.germanus Sharp和横沟巨须隐翅虫O.transversesulcatus Bernhauer新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