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6篇
  免费   3192篇
  国内免费   399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994篇
  2011年   1101篇
  2010年   1180篇
  2009年   1254篇
  2008年   1485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1140篇
  2004年   1210篇
  2003年   1072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924篇
  2000年   749篇
  1999年   615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48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6篇
  1963年   4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基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简史,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基于当前科学认知水平的基因概念,以达到提高教师的生物学教学水平、对科学理解文献有所帮助的目的,同时对研究课题的设计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是由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研究的深入,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关联基因中DNA甲基化在其患病中的研究进展,阐述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DNA甲基标记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吴茱萸次碱(Rutaecarpa RUT)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主要成分,它可激活辣椒素受体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发挥药理作用。本实验的目的为观察吴茱萸次碱软膏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药剂学方法制 成了不同浓度(2%, 5%, 10%)RUT 软膏,在小鼠尾部与背部银屑病模型给药14 天,观察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的变化,给药结束后 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CGRP水平变化,并且取小鼠血浆检测CGRP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吴 茱萸次碱软膏均能促进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P<0.05),并且浓度为5%与10%的RUT 软膏能显著降低小鼠背部CGRP 含量(P<0. 05),但是其对小鼠血浆的CGRP 没有影响。结论:吴茱萸次碱外用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与其促进小鼠 皮肤CGRP 释放而导致其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GB4789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及鉴定,采用16S r RNA基因分型方法及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对爆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生化及血清学结果表明,该起爆发分离的菌型为伦敦沙门氏菌。16S r RNA基因分型表明爆发所分离的菌株均为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菌株12 sam与其他4个菌株分子发育距离较远,均为16S r RNA基因分型的TYPE1-11型;PFGE分型结果表明菌株10 sam、16 sam、27 sam及29sam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100%,菌株12sam跟其他菌株相似率为96%。结论:GB4789法结果表明该起爆发是由伦敦沙门氏菌引起的,16S r RNA基因分型及PFGE分型方法的结果均表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5.
盐酸曲马多是临床中常用的弱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中度疼痛,其镇痛效果介于弱罂粟碱和吗啡之间,临床中用于术后疼痛、牙痛、和其他疼痛,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但是由于曲马多各基因型对其药物代谢行为的影响,在临床使用中,曲马多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大。为了研究对比不同种族之间曲马多代谢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作者通过检索,对不同的人种CYP2D6的不同活性,不同人种决定该酶活性的等位基因频率,不同基因型对曲马多代谢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结肠癌组织蜡块以及40例同一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蜡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其中又随机选取3组新鲜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70S6K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癌组织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正常结肠组织阳性14例,阴性26例,阳性率为35%,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得出x2=9.825,P=0.0020.05,说明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印迹实验中,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重复试验三次,均显示目标蛋白(p-p70S6K)分子量约70 KD,癌组织中p-p70S6K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明显增加,两组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得出P=0.025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提示该分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的序列特征。方法:利用在线软件BLAST、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2.0、Promoter SCAN、EMBOSS、CpG Island Searcher 和TF SEARCH预测人Daintain 基因启动子区域、CpG 岛分布和转录因子结 合位点。结果: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存在1 个CAAT盒。Daintain 基因可能存在6 个启动子位点,CpG岛可能位于216 bp 区 间( 23 ~ 238 bp)。评分85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251 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90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70 个可能的转 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95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16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100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7 个可能的转 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结合的转录因子基本是与免疫细胞增殖或性别发生有关。结论: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的生物信息学研 究表明其转录受甲基化和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为研究Daintain 基因启动子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a-puro构建携带ROS1基因及其CD74-ROS1融合基因的重组载体pBaba-puro-ROS1,pBaba-puro-CD74-ROS1。方法:设计与合成引物,提取组织标本RNA,反转录和PCR扩增,经BamHI和TaqI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进行连接转化,并再次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成功构建携带ROS1基因及其CD74-ROS1融合基因的重组载体pBaba-puro-ROS1,pBaba-puro-CD74-ROS1,并通过双酶切与测序鉴定。结论: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重组技术能够成功构建出携带相应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基因Src在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侵袭伪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Src 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HT-1080骨肉瘤细胞,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稳定沉默Src基因的骨肉瘤细胞系HT-1080-sh Src;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沉默效率;采用原位明胶酶谱法检测侵袭伪足形成;采用侵袭小室实验检测下调Src基因表达对HT-1080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沉默Src基因的骨肉瘤细胞系HT-1080-sh Src及对照细胞系HT-1080-shluc,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与对照细胞系相比,HT-1080-sh Src细胞中Src基因表达下调3倍以上;下调HT-1080细胞中Src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HT-1080细胞侵袭伪足形成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能力;下调Src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力。结论:癌基因Src参与调节骨肉瘤细胞HT-1080侵袭伪足形成,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