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了解野外条件下天敌的发生情况对于挖掘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2019年4月至7月,定期在广州及香港地区的玉米田中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野外两种卵寄生蜂寄生草地贪夜蛾。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并分别建立实验种群,为人工扩繁及田间应用打下基础,为利用本地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总黄酮吸附量和解析率为检测指标,结合动态洗脱考察结果,考察11种树脂对赶黄草总黄酮的富集精制能力。优化树脂类型,选定了对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较好的树脂HPD450;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上样量10 mL,以6 mL/min的流速8 BV水、6 BV 80%甲醇溶液洗脱,pH值为6~7。以此方法得到90%以上的赶黄草总黄酮,实验结果良好,总黄酮精制工艺成效显著。用HPLC法精确测定赶黄草中槲皮苷、PGHG和ThA三个指标性黄酮成分,最佳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5μL,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0~25 min:12%~45%乙腈;25~40 min:45%~70%乙腈)梯度洗脱;精确测定赶黄草全草中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指导优化总黄酮精制工艺,并以HPLC法精确测定三种黄酮代表成分。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一致,互为补充;故在工业生产时,可以分光光度法指导生产,以HPLC法精确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体镉(Cd)暴露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鳃的组织学结构、抗氧化状态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将黄颡鱼分别暴露于0(对照组)、50和200 μg/L Cd水体中8周后, 取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鳃中Cd含量随着水体Cd浓度的升高而上升; 组织学分析发现, Cd暴露组鳃出现了动脉瘤、细胞增生、鳃小片弯曲以及细胞脱落等病理变化。同时, Cd暴露导致鳃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抗羟自由基(AHR)的活性及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升高, 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下降, 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无显著变化。此外, Cd暴露上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补体因子C3(c3)的表达, 而下调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溶菌酶(lys)的转录水平。研究表明, Cd暴露导致黄颡鱼鳃中Cd富集, 进而诱导鳃的组织学损伤、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以遗传背景相似、种子颜色不同的5个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玉米素核苷(ZR)、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和油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授粉后10~20 d,ZR呈上升趋势,其中黄籽中ZR较黑籽积累更快含量更高,IAA在籽粒中大量积累;开花授粉后20~25 d,黄籽中的IAA含量均显著高于黑籽;ABA浓度先呈上升趋势,逐渐积累ABA,之后开始又稍有下降然后维持在一定水平。授粉后10 d油菜籽粒油酸含量逐步升高,黄籽中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黑籽,黄籽含油量极显著高于黑籽,说明籽粒发育前期和中期较高浓度的ZR和IAA有利于油酸、亚油酸和油脂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在洛阳地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盛花期5月上中旬,采用目测、拍照、测量等方法记录丹参花的基本特征、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的访花行为、丹参被盗蜜后盗蜜口的大小和盗蜜率。在洛阳地区,黄胸木蜂是丹参的主要访花者,在对丹参进行访花时,多盗取花蜜。黄胸木蜂访花时,其单花停留时间平均为3.81±0.28 s,两花间隔时间的平均值为3.64±1.94 s,访花频率的平均值为每分钟采访的花朵数为6±0.98朵,访花朵数为6时,访花频率最大。黄胸木蜂在丹参上的盗蜜口的大小的平均值为0.304±0.046 cm,盗蜜率平均为37%±12%。黄胸木蜂对丹参的盗蜜现象普遍存在,且重复盗蜜,有的一朵花上可能有多个盗蜜口,其盗蜜行为对丹参繁殖适合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黄胸木蜂采访丹参的访花行为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贵州黄喉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和2013年4~8月,在贵州贵定县境内采用定点观察法对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测量了雏鸟的体重和体长,第5飞羽、尾长、嘴峰长、跗跖等生长情况,用Logistic方程对体重和体长进行拟合。黄喉鹀常常结成小群活动于山间溪流平缓处的阔叶林间以及山间的草甸和灌丛,极少活动于针叶林带。其种群遇见率为3.13只/km,种群密度为7.82只/km2。繁殖期是4~7月份。共发现17巢,地面巢11个,树上巢6个。营巢期6~8 d(n=9),巢分为外中内3层。巢外径(10.8±0.6)cm×(10.7±0.7)cm,内径(7.2±0.3)cm×(7.0±0.4)cm,巢深(6.1±0.4)cm,巢高(7.4±0.2)cm。卵有褐色斑点,卵重(2.20±0.01)g,卵长径(18.34±0.45)mm,卵短径(15.03±0.05)mm。窝卵数(3.6±0.4)枚(3~6枚)(n=9)。对2巢亲鸟(2♀,2♂)13 d白天坐巢时间统计,雌鸟坐巢时间9.69 h/d,雄鸟3.49 h/d。孵卵期12~14 d(n=8),孵化率84.37%。雏鸟留巢11~12 d(n=6),雏鸟离巢率74.07%。雏鸟的外部器官的生长发育符合雀形目外部器官发育规律。体重和体长生长的Logistic拟合方程分别为W=18.03/1+e3.06-0.27t和L=15.60/1+e1.21-0.17t。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前翅和后翅的雌雄二态性进行分析,探讨黄蜻雌雄性在翅上的形态差异。【方法】通过对黄蜻的前翅和后翅做数字化标点,获得翅的形态信息。经主成分分析(PCA)和薄片样条法(TPS)获得雌雄性在翅型和翅脉上的差异性。【结果】PCA结果表明,黄蜻雌雄性的前翅和后翅在翅型、翅脉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后翅间的差异更大。经TPS分析可知,雌雄性黄蜻前翅上的差异部位主要发生在亚翅结和三角室,后翅的差异部位主要发生在亚翅结、肘脉域和臀角区域。对黄蜻前后翅的大小分析(CS)可知,雌性黄蜻前后翅较大,雄性黄蜻前后翅较小。【结论】黄蜻雌雄性间的翅型结构差异性表明雌雄性在其各自生活史中履行不同的职责,特定的飞行模式逐渐形成特定的翅型、翅脉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快速简便地明确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对常用药剂的敏感性,研究了联苯菊酯和啶虫脒对苹果黄蚜的区分剂量。【方法】在诊断剂量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重现性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的区分剂量分别为0.021μg/cm2和0.003μg/cm2,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玻璃管药膜在4℃下,最长均可保存20 d,其毒力效果不变。【结论】研究得出的区分剂量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可用于快速检测苹果黄蚜对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能抗营养阻遏产漆酶的黄孢原毛平革菌,论证其产漆酶的确定性及抗营养阻遏产木质素酶的可行性,为白腐菌产酶代谢调控、木质素降解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重复紫外诱变法,以愈创木酚富氮鉴别培养基筛选目标菌株;比较不同营养条件下菌体生长与产酶动力学差异研究产酶营养调控机理;通过热处理、排除锰离子和加入过氧化氢酶等不同措施论证黄孢原平毛平革菌能否产生漆酶。【结果】3种不同方法均证实选育到的pcR5305和pcR5324菌株在限氮与富氮条件下均能产生漆酶,pcR5305和pcR5324在限氮条件下产漆酶分别达到203.5、187.6 U/L;在富氮条件下为220.6、183.9 U/L,而原菌株pc530在两种条件下都基本不产生漆酶。二菌株产漆酶调控方式不同,pcR5305漆酶产生与菌体生长同步,而pcR5324漆酶产生却受营养氮阻遏。二菌株同时具有抗营养阻遏高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分别为LiP 1343.2、MnP 252.2 U/L;LiP 1169.5、MnP 172.4 U/L)的能力。【结论】筛选到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变异菌株能产漆酶,同时表现了抗营养阻遏产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与理论研究价值,为白腐菌产酶代谢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原始菌株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板、黄盆及灯光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黄板、黄盆及灯光的监测,研究了其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诱捕作用,结果表明2种麦蚜对黄盆的趋性最好,黄盆诱捕量分别为黄板诱捕量的7.94、2.13倍。黑光灯和荧光灯对2种麦蚜的诱捕作用比较试验表明,黑光灯对2种麦蚜的诱捕效果较好。黄盆和黑光灯2种监测手段的结合能够为预测预报提供准确可靠、适时的测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