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世界》2009,(7):4-4
众所周知,杜鹃将蛋下在别的鸟巢里,借巢孵蛋,不过这种行为在苇莺的“社会”中已经受到了抵制,保卫鸟巢家园的“反抗运动”不断出现。尽管有受伤的危险,一些苇莺仍然选择攻击出现在自己领地内的杜鹃。而有趣的是,那些原本不这样做的苇莺,在观察到周围苇莺的攻击行为后,很快便学会了这一技能。杜鹃这样的寄生者和苇莺这样的宿主—直在进化中互相较量,为了保证后代的生存,苇莺逐渐发展出识别杜鹃蛋并将其拱出巢的能力,而杜鹃又会相应地生出与苇莺蛋更加相似的蛋。  相似文献   
2.
王献溥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86,(Z1):79-91
苗儿山是南岭山地越城岭的主峰,广西第一高峰,海拔2141.5米。整个林区面积约80万亩,划为自然保护区约25万亩,境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关苗儿山保护区的基本特点、经营管理方向等,我们已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本文着重对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作概括的论述,供有关方面参考。 虽然,苗儿山保护区范围主要由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的黄棕壤、黄壤和红壤所构成,都属酸性土壤,但山地海拔高程相差达1900米,加以人为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植被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广西杜鹃花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沛祥   《广西植物》1982,(2):69-76
<正> 1.岩谷杜鹃 新种 图1 (杜鹃亚属,长尾种子组) 附生小灌木,高20—6O厘米;枝圆柱状,密布小疣瘤,近似越橘杜鹃Rh.vaccinioides Hook.f.和匍枝杜鹃Rh.euonymifolium Lévl.;不同于前者为:叶密集,非散生,边缘外折,花黄色;不同于后者为叶向枝端聚生,较小,花萼裂片长圆形,被缘毛,花较小;不同于二者为子房和蒴果有鳞点而且被毛,可资区别。  相似文献   
4.
广东石门台保护区猴头杜鹃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植被样地调查法研究广东英德石门台保护区最高峰船底顶的山顶矮林猴头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科属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25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于47科78属。群落数量优势科为蔷薇科、杜鹃花科、壳斗科、樟科、冬青科和山茶科等,优势种为猴头杜鹃、广东松、疏齿木荷、矮冬青、树参、小叶罗汉松、异株木犀榄、南方铁杉和五列木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41和4.977。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型和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年龄结构表明,建群种猴头杜鹃属于增长阶段,而优势种广东松属于衰退种群,针叶植物白豆杉和小叶罗汉松更新幼苗较多,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四川杜鹃花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hododendron dayiense M. Y. He, He,sp.nov.(Subgen. Hymenanthes, Sect. Pon-ticum, Subsect. Taliensia) Species affinis R.wiltonii Hemsl. et Wils.,a quo pedicellis 2.8~3.2cm longis, ca-lycibus majoribus, 4~5 mm longis, corollis rubris, ovariis dense rubro-brunneo-hispidis,stylo prope basin pilis rubro-brunneis ramosis tecto differt.  相似文献   
6.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优势种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雪被期和生长季的分解特征。结果显示:(1)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且在高山林线最大,暗针叶林中雪被期的质量损失略高于生长季,但差异不显著;(2)林线交错带上高山杜鹃凋落叶分解缓慢,一年干物质失重率为9.62%,拟合分解系数k为0.145;(3)高山杜鹃凋落叶的质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纤维素降解显著且集中在雪被期,木质素无明显降解,在高山林线上C/N、C/P、木质素/N变化幅度较小且C、N、P的释放表现得稳定而持续。结果表明,季节性雪被对林线交错带内高山杜鹃分解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雪被期内,雪被融化期间频繁的冻融作用和雪融水淋洗作用可能会促进高山杜鹃凋落物在生长季初期的分解。总的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雪被的缩减、生长季的延长和高山杜鹃群落的扩张可能加速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7.
童琪  钟雁  李婧  胡瑾  周艳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3):471-477
该研究利用实验室不同恒温和变温控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恒温(15℃、25℃、35℃)和变温(25℃/15℃、30℃/20℃,高温12 h,低温12 h)]处理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迷人杜鹃种子在25℃/15℃变温条件下萌发率(87.69%)和萌发指数(8.65)均最高。(2)25℃/15℃变温有利于迷人杜鹃幼苗的地径、苗高、平均根长和萌枝数的增加,以及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3)25℃/15℃变温处理下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MDA含量、CAT活性和SOD活性较低。研究认为,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条件为25℃/15℃(昼/夜),而在高温(35℃)和低温(15℃)环境下均会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8.
小灌木,高约1米。幼枝纤细,密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集生枝端,倒卵形至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2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钝尖,有短凸尖头,基部狭楔形,边缘微反卷,被缘毛,上面密被红红棕色糙伏毛,下面疏被红棕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微隆起,在下面明显隆起,侧脉3—4对,两面微明显,未达叶缘网结,密被糙伏毛;叶柄长2—6毫米,密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圆形,有较多粘质,鳞片  相似文献   
9.
10.
本新种与皱皮杜鹃(Rhododendron wiltonii Hemsl.et Wils.)相近似,区别在于前者叶较小,长6.8~8.0 cm,宽2.0~2.5 cm,叶表面平坦而不呈泡状突起,叶背密被一层黄色至锈红色毡毛,花5~6(~9)朵,较小,长约2.5 cm,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