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26
为了解森林养分内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基于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 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不同龄级(一年生、二年生和衰老)叶和枝的氮(N)、磷(P)养分分配及其再吸收特征, 并分析了不同模拟N沉降处理时间(7年和14年)杉木叶N、P养分再吸收差异。在12年生杉木中开展模拟N沉降试验, 以尿素(CO(NH2)2)为N源, 设N0、N1、N2和N3 4个处理水平, 施氮量分别为0、60、120和240 kg·hm -2·a -1, 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 (1)叶和枝在衰老过程中碳(C)、N和P含量逐渐降低, 且叶的C、N和P含量比枝高; N含量大小依次为一年生叶>二年生叶>衰老叶>一年生枝>二年生枝>衰老枝, 且N3 > N2 > N1 > N0, 而C:N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衰老器官的C:N、C:P、N:P比新鲜器官高; N沉降增加了不同龄级叶和枝(除二年生叶外)的N、N:P和C:P, 但降低了P和C:N。(2)叶和枝的N、P养分再吸收率(RENREP)随龄级的增加至衰老有规律地递减, 且REP > REN; 受长期N沉降的影响, REN叶(28.12%) <枝(30.00%), 而REP则为叶(45.82%) >枝(30.42%); 杉木叶和枝N:P与REN:RE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3)随N沉降处理时间的增加, 叶REN呈降低态势, 各处理(N1、N2和N3)分别降低了9.85%、3.17%和11.71%; 而REP则明显上升, 分别增加了71.98%、42.25%和9.60%。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器官、不同龄级的养分再吸收率随氮沉降处理的水平、处理时间而所有不同; REN:REP与N:P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
斑痣盘菌科一新种—松生小鞋孢盘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英任  任玮 《真菌学报》1992,11(3):210-212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态学报》2003,27(5):718-718
植声:不同系统的C、N分配格局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应进一步说明。变化的数量如何能够发挥这种作用,应深入一步,如马占相思作为外来种被其它本地阳性种取代的可能,但实际上模拟的结果100年仍然是马占相思本身,这如何解释,希望在讨论中加以说明。申卫军:审者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森林生态系统的C、N分配格局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这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过程研究如何耦合的问题。本文只考虑了叶,因为冠层是影响透光率的主要生态系统部分,而光因子  相似文献   
4.
萧氏松茎象的早期寄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调查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对萧氏松茎象的早期寄主进行了研究,说明该虫最先在马尾松树种上发生,而后逐渐蔓延到从国外引进的湿地松、火炬松和国外松上猖獗危害。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是江西省吉安地区 1988年发现的国外松新害虫。十多年来,该虫蔓延十分迅速,危害国外松特别严重。据1999年调查,江西省40余县(市)有分布.发生面积1万公顷以上,成为国外松的主要害虫。究竟此虫最初寄主是何树种,它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呢?弄清这一问题十分重要,不仅对制订正确的防范措施,而且对研…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地区夏季播种的抗热松花型台湾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品种为材料,比较各品种生物学性状、营养成分、矿质元素、能源、植物功能性指标,并以低能高营养的消费原则,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值对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均隶属函数值依次为‘雪松’(4.805) >‘香雪’(3.282) >‘雪丽’(2.279) >‘庆农S90’(1.037)。结合生育期考虑,‘雪松’为夏季较适合在厦门地区推广的松花型花椰菜抗热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松塔牛肝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自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林下土壤中的松塔牛肝菌属一新种-三明松塔牛肝菌,并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英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标本室(SMIH)。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4):405
Aims
Plantation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odifying regional carbon budget and maintaining regional carbon balanc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larch plantation (Larix gmelinii var. principis-rupprechtii) carbon dynamics in Weichang County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forest biomass-soil-wood-products chain. Our objectives were to elucidate the carbon sink capacity of larch plantation and the influences of biomass, soil and wood product pools on carbon balance.
Methods
CO2FIX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arbon storage and flow of larch plantation over a time span of 120 years. Input data for model were derived from pract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ublished papers. We valida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nd found that this model was suitable in the region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reliable.
Important findings
(1) Soil was the largest carbon pool for larch plantation and the wood product pool had the smallest carbon storage. Meanwhile, carbon storage in wood product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ime. (2) In a rotation of 50 years from secondary poplar-birch forest to larch plantation, 250 t C·hm-2 was sequestrated by the larch plantation. 70% of the carbon was transferred into soil in the form of litter and logging slash and the other 30% was transferred into wood products. (3) Larch plantation was a carbon sink during most of its growing period and turned to temporary carbon source when it was harvested. Larch plantation could sequestrate about 0.3 t C·hm-2·a-1 in the long term.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wood product carbon pool in carbon dynamics of plantation, which facilitated our understanding in the carbon dynamics and capacity of plantation.  相似文献   
8.
松褐天牛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颖  张青文  路大光 《昆虫知识》2005,42(6):681-685
利用扫描电镜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触角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触角上共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B hm氏鬃毛、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角形感器。并对松褐天牛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感器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别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移栽基质对赤桉试管苗移栽成活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试管苗由本校组培室提供.花盆以0.1%高锰酸钾消毒,用塑料薄膜保湿.用4种移栽基质移栽:(1)黄土:河砂=5:3,(2)黄土:珍珠岩=2:1,(3)黄土:火土灰:珍珠岩=1:1:1,(4)黄土:河砂:腐殖土=3:1:1.每花盆装半盆基质,重复4次.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与有机磷形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新 《生态学报》2005,25(11):2841-2847
通过东北东部山地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酸度变化规律以及与有机磷形态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根际土壤水解性总酸度都高于非根际土壤,而交换性酸与总酸度的比值则相反;落叶松由幼龄林到成熟林随林龄的增大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呈降低趋势,而非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除成熟林外)、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交换性酸、土壤交换性铝、土壤水解性总酸度和交换性酸/总酸度的比值随林龄的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但由于暗棕壤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并且土壤活性酸(pH值)由幼龄林到成熟林随林龄的变化范围为5.27±0.25~5.93±0.12,因此,在落叶松树种适生的范围之内,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各年龄阶段森林根际土壤酸度与根际土壤有机磷形态相关密切。随着土壤潜性酸度的增加,各年龄阶段森林土壤有机磷总量、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降低。活性有机磷分别与活性酸、水解性总酸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与水解性总酸度相关性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