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肠道微生物在宿主营养代谢、生长发育、免疫以及抵御病原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饵料饲养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雄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的作用,探究德国小蠊肠道细菌对宿主营养和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发展生物防治的诱食性饵料提供理论支持。分别取连续饲喂低蛋白(LP2组:5%)、高蛋白(HP3组:65%)以及正常蛋白水平饵料(CD1组:25%)21 d的德国小蠊雄成虫,饥饿24 h后无菌条件下分离并提取肠道总基因组DNA,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的V4可变区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德国小蠊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特征。结果表明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细菌群落组成。饲喂低蛋白饵料LP2组的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细菌丰度(47.44%)显著高于HP3组(23.97%)和对照CD1(7.04%)。饲喂高蛋白饵料的HP3组梭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LEfSe物种差异分析也表明HP3组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细菌与低蛋白饵料LP2组和对照CD1组有显著差异。基于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HP3高蛋白饵料组的德国小蠊肠道细菌中与能量代谢功能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D1组,外源性物质代谢与降解和其他氨基酸代谢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蛋白LP2组。本研究结果表明饵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差异能够显著改变德国小蠊肠道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并影响其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香  张清靖  李凯 《生态学报》2006,26(6):1739-1744
在28℃下,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de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as-aquae)和沙角衣藻(Chlamyclomoras sajao),以及在等生物量条件下,以上3种藻类两两配比饵料(3:1、1:1和1:3)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水华鱼腥藻和沙角衣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增殖效果的影响分别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显著(P〈0.05)和不显著(P〉0.05);蛋白核小球藻与水华鱼腥藻组成的混合饵料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增殖效果均优于其中的单一种类(P〈0.05);沙角衣藻无论是单独投喂,还是与其它藻类混合投喂,轮虫的培养效果均不理想。因此,该种类不宜用作轮虫饵料开发。该研究还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是培养萼花臂尾轮虫的最适单一种类,它与水华鱼腥藻组成的混合饵料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强化饵料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蛋黄或鱼油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或桡足幼体为饵料的共6个实验组,即未强化卤虫组、蛋黄强化卤虫组、鱼油强化卤虫组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蛋黄强化桡足幼体组、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对匙吻鲟仔鱼开口驯化14 d,动态监测和统计不同饵料组匙吻鲟仔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并对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体重、体长、日增重和存活率4个指标,均为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尤其在存活率方面,鱼油强化卤虫组不足50%,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最高可达86.59%;不同饵料组生长模式方程都获得较好的拟合,从体重和体长生长曲线看,桡足幼体组从饲喂8天起体长和体重进入快速生长期,而卤虫组生长一直相对缓慢;胃蛋白酶活性在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饵料组对仔鱼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匙吻鲟仔鱼开口期以桡足幼体开口饵料驯化效果较好,特别是未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的存活率高,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生长速度较快,而以卤虫饲喂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sp.)、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枝角类(Moina sp.)和人工饲料饲养西伯利亚鲟仔鱼30 d,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最适开口饵料,仔鱼的存活率最高(96.67%); 投喂水丝蚓组生长速度最快;而人工饲料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不同开口饵料组间仔鱼体成分差异显著,人工饲料组水分含量最高,且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最低.采用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仔鱼开口饵料,然后采用水丝蚓进行强化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尹绍武  王德安 《生态学报》2003,23(4):725-730
报道饵料对河蟹Zao状幼体(Z1-Z3)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尼小环藻是Z1的适口饵料,适量投喂浓度为80万个/m1至l00万个/m1;投喂衣藻或小环藻与衣藻的等浓度混合饵料都不能使Z1顺利变态为Z2。20个/m1褶皱臂尾轮虫密度是适于Z2的饵料密度,轮虫密度低于5个/m1或高于40个/m1都对Z2的变态有不良影响。另外,投喂60万个/m1小环藻加20个/m1轮虫混合饵料对Z2变态发育更为有利;而用20万个/m1衣藻加20个/m1轮虫投喂Z2,却使Z2的变态率明显降低。30个/m1轮虫密度是适于Z3的饵料密度,轮虫密度低于20个/m1或高于40个/m1都会对Z2变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4种生态因子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温度、盐度、饵料种类、投饵量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幼体生长与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不同盐度(18、21、24、27、30和33)、不同饵料种类(虾糜、活糠虾、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死糠虾、虾糜+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活糠虾不同投饵量(0、2、4、6、8和10 g/d)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影响显著(P〈0.05),最适温度为24-27℃,在最适温度下,存活率为84.4%-91.1%,特定生长率为4.82%-6.13%,存活率(y)与温度(x)的函数关系为y=-0.15x3+30.637x-447.002(r2=0.923)。幼体适宜盐度为24-33,最适盐度为27,在最适盐度条件下,其存活率为(90.0±5.29)%,特定生长率为(3.71±0.34)%。投喂7种开口饵料,以活糠虾效果最佳,存活率为(96.7±2.94)%,特定生长率为(3.77±0.23)%;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效果次之,存活率为(95.6±2.31)%,特定生长率为(2.54±0.15)%,其余各组培养效果均不理想。投喂活糠虾,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其存活率随之提高,摄食量(y)与个体重(x)的回归方程为y=0.227x-0.063(r2=0.921)。  相似文献   
7.
赤腹松鼠剥食树皮的行为常给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因赤腹松鼠在树上活动,防治难度较大,为此进行了在树上放置毒饵站防治其危害的可行性研究。2012年9月~2013年7月,为选择合适的毒饵站类型,对毒饵站的材料、口径和放置高度进行了实验;并调查了赤腹松鼠对毒饵站中饵料取食的季节性变化,评估玉米和大米在不同季节作为饵料防治危害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毒饵站的材料(塑料喉管和竹筒)以及在树上的放置高度(0.8 m和1.8 m)对赤腹松鼠的取食无影响,但赤腹松鼠对口径较大(90 mm)的毒饵站的访问显著高于对口径较小(80 mm)的毒饵站的访问。赤腹松鼠对饵料的访问结果显示:赤腹松鼠对玉米的取食率在秋季达到最高32.40%,最低时为夏季8.44%;对大米的取食率在春季达到了最高29.38%,最低时为冬季8.33%。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在各个季节利用毒饵站法防治赤腹松鼠的危害都是可行的,可根据具体的防治时间选择玉米或大米作为饵料。此外,赤腹松鼠对大颗粒的玉米饵料的访问显著高于对小颗粒的玉米饵料的访问。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红外线摄像机采集到的4120张图片和830段视频显示超过99%的饵料均是赤腹松鼠取食的,极少有非靶动物访问毒饵站。赤腹松鼠对饵料的访问行为表现出了晨昏双高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梁义芬 《四川动物》2002,21(4):229-230
南溪江段地处长江上游,与金沙江相接,在长江上游河流生态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其饵料资源状况,对深入探讨长江上游水域生态、水生生物区系、群落组成和鱼类资源变化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过去未见有系统的调查研究,我们于1998~2000年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规范”的方法,在这一江段设5个调查点(图1),对饵料生物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的资料,现将结果整理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扁担塘螺类生产力的研究Ⅰ.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6—1997年对扁担塘螺类优势种之一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四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带壳湿重瞬时生长率为4.15,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3.4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15.77g·m-2·a-1;去壳干重,0.8624g·m-2·a-1。P/B系数基本一致,分别为0.50,0.51。铜锈环棱螺的生产量的去壳干重(Wd,g·m-2·a-1)和带壳湿重(Ww,g·m-2·a-1)满足下列关系:Ww=17.20Wd。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养殖黄喉拟水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维官  覃国森 《四川动物》2008,27(2):283-286
用5种不同的饵料(中华鳖配合饲料、蚯蚓、鲢鱼肉、福寿螺肉和河蚌肉)分别投喂黄喉拟水龟幼龟,结果表明,①投喂中华鳖配合饲料的黄喉拟水龟,其增重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和蛋白质效率都最高,且耗料增重比最低,其后依次是: 蚯蚓>鲢鱼肉>福寿螺肉>河蚌肉.②投喂福寿螺肉的黄喉拟水龟,其饵料成本最低,其后依次是: 中华鳖配合饲料>蚯蚓>河蚌肉>鲢鱼肉.③中华鳖配合饲料是养殖黄喉拟水龟较好的饵料,但福寿螺、蚯蚓来源方便,也不失为养殖黄喉拟水龟的好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