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语是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科技信息交流的工具。中国的灵长类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广泛参阅、借鉴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并引入了一些灵长类学专业术语。科学、规范、准确、明晰的表达理应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而这对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科学研究术语规范化表述的重要性,并基于文献梳理,介绍了非人灵长类社会中α-雄性更替(α-male replacement)的主要类型之术语及其含义,建议国内研究者使用:(1)取代(Takeover);(2)等级反转(Rank reversal);(3)继承(Succession);(4)补缺(Waltz-in);(5)分群(Fission)。文中还讨论了影响α-雄性更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灵长类动物是世界上较濒危的动物类群之一,掌握灵长类的分布及其数量的动态变化,为保护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通过改良的社区访问调查,首次对滇西北云龙县境内集中分布的6种灵长类动物(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红面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普通猕猴M.mulatta、熊猴M.assamensis和藏猕猴M.thibetana)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访查了11个乡镇240个自然村,获得968条有效信息。结果表明,云龙县灵长类基本呈斑块状、非连续性分布,其生境被澜沧江、沘江等河流和村落、交通网络分割。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6种灵长类共消失了62个种群约3 720只个体,种群数量下降率为60%~90%。综合分析云龙县各灵长类物种消失的时间、空间格局,发现1980—1990年代是灵长类动物种群消失最多且最快的时期,而各乡镇灵长类物种的消失斑块数与当地人口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人类大面积砍伐森林和捕猎导致了云龙县灵长类种群的快速消失。生境保护,尤其是对现存成熟森林的保护,将对云龙县现有灵长类动物的保护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圈养山魈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9月,在成都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状态下14(8♀♀6♂♂)只山魈(andrillus sphinx)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用时间取样法记录每10分钟内目标取样法所见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1806小时的研究表明,山魈主要的日行为是取食、休息、运动三种个体行为,它们分别占日活动时间的22.91%、33.79%、和33.14%;其次为梳理行为,占山魈日活动时间的4.09%;嬉戏行为仅发生在非成年个体间。山魈活动行为(除去休息以外的所有行为)的高峰出现在8:00-10:00、16:00-18:00左右的两个时段。日活动时间集中在7:00-19:00,但在13:00-14:00活动强度明显减弱,有一休息峰出现。  相似文献   
4.
在灵长类动物社会群体中,不具亲缘关系的个体存在着利他行为,如通过相互理毛换取互惠理毛、婴儿照顾、交配权、食物资源或攻击支持等.由此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市场理论及逐步提高投资策略和等价回馈策略来解释这些行为。灵长类动物这些互惠利他的经济行为,为群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通过对灵长类动物交换资源与服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经济行为的演化史。  相似文献   
5.
人类认识包括自己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猿猴”是学术界和自然保护组织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事实上,科学家的分歧也是比较大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他系统学研究的手段(例如细胞生物学、声学、行为学)对传统经典分类学的渗  相似文献   
6.
人类关注公正,非人灵长类也表现出公正行为。本文先以现有研究资料为基础,以理毛为例分析后认为,非人灵长类关注投入—收益的对称性,说明它们可能具备不公正规避这一心理特质;关于非人灵长类公正行为的实验也表明,它们不仅比较自身的投入—收益对称性,而且能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与其它个体相比。有实验得出期望假设和挫折效应能更好地解释被试的行为,本文认为,这些实验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未充分考虑"投入"对被试行为的影响。文章在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三点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圈养灵长类动物处在区别于野外的生境和游客压力等因素下,其行为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包括刻板行为、自残和过度修饰等。这些行为的出现通常和圈养条件较差有关。一般可以通过环境丰容的方法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提高圈养灵长类动物的福利。在灵长类动物的环境丰容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方法包括改善圈养环境条件、取食丰容、感官丰容、运动刺激和社群丰容。这些丰容手段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行为的多样性,可在灵长类动物圈养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树鼩神经肽Y的分子克隆及其灵长类类似物的同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L  Lv LB  Lai R 《动物学研究》2012,33(1):75-78
树鼩由于与灵长类动物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和其个体小,以及繁殖周期短等特性而倍受关注,尤其是作为医用实验动物的研究,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树鼩的分类地位还一直有所争论。该研究从树鼩脑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编码树鼩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前体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灵长类NPY序列同源性高达96.9%。将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物种的NPY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树鼩与灵长类处于同一分支。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树鼩与灵长类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Liao CH  Su B 《动物学研究》2012,33(1):108-118
随着人类和黑猩猩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宣布完成,以及其他灵长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逐步开展,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灵长类基因组数据,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灵长类比较基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文主要通过对人类和其他非人灵长类系统关系和基因组结构的比较,从系统进化、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评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人类、黑猩猩与其他非人灵长类之间的主要生物学差异,揭示人类进化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我觉察是动物个体通过线索觉察到镜像与自己的联系,并利用线索来验证镜像与自身关联的能力.近三十年来,随着各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发展,关于非人灵长类的自我觉察研究不断深入,并涌现出大量新的研究成果.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不仅能够为探索更深层、复杂的认知能力提供解释基础,而且能为人类互动行为和认知研究提供参照.目前,国外相关研究较为广泛,而国内却依然十分薄弱.本文重在介绍非人灵长类自我觉察研究的镜子实验这一基本范式,以及根据这一范式所得出的检验自我觉察能力的行为指标、相关推理过程、理论及研究;同时也回顾了自我觉察在猴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人类与黑猩猩的物种间发展性比较研究;总结了录像法、脸部识别的认知神经科学范式等较新近的自我觉察研究方法和范式特点和优势、最新进展;最后对于自我觉察研究提出了完善概念界定、整合研究工具与实验范式、结合多学科多物种研究策略的展望,旨在拓展国内的相关研究领域,为其他物种的相关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