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十三陵雾迷山组微体植物群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1979—2007年间的积雪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产品,对青藏高原1979—2007年积雪深度、积雪日数的分布变化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日数、积雪深度和海拔三者之间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青藏高原积雪在1988年发生突变,该年前后积雪分布有显著不同,这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由暖干时期进入暖湿时期有关;将青藏高原按夏季水汽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发现29年来北部积雪日数变化与全国积雪变化相反呈极显著增加趋势(R2=0.39,P0.01),以1.40 d/a的趋势增加,主要原因是西北部地区冬季积雪日数增加;南部积雪深度与全国积雪变化一致呈极显著减少趋势(R2=0.24,P0.01),以-0.04 cm/a的趋势减少,主要原因是东南部春、夏、秋三季积雪深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地区附生与非附生植物叶片对雾水的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蒸馏水喷雾(模拟雾)法,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干季中10种附生植物和非附生植物叶片水势(Φ)、相对含水量(RWC)和吸水量的变化,探讨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的吸收雾水的能力.结果表明,随喷雾时间的延长,植物叶片Φ、RWC和吸水量均升高,说明附生植物和非附生植物叶片都能吸收雾水,但附生植物叶片吸水后Φ升高明显快于非附生植物.附生植物附着实蕨和爬树龙叶片吸水快、RWC变化大,表明其叶片吸收雾水的能力强;贝母兰和掌唇兰叶片吸水能力低于非附生植物中的穿鞘花和野靛稞,但高于其它4种非附生植物.傍晚雾生之前附生植物叶片Φ显著低于清晨,表明夜间附生植物叶片吸收了雾水;而非附生植物傍晚叶片Φ与清晨水势差异不显著,夜间几乎不吸收雾水.除贝母兰外,附生植物叶生物量分数高于非附生植物,利于其吸收雾水.由于西双版纳地区干季多雾,该区植物叶片最低水势均在-0.8 MPa以上,水分胁迫不严重.  相似文献   
4.
番茄基质通气栽培模式的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雾培模式在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增加无土栽培成本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珍珠岩通气栽培模式,探讨了其对番茄的栽培效果.试验设计3种栽培方式:全珍珠岩栽培(CK),珍珠岩通气栽培(T1)和气雾培(T2).结果表明:T1可显著改善番茄根际通气环境,其中根际CO2浓度仅为CK的1/5,O2浓度则为CK的1.17倍;显著增加了番茄的株高和茎粗,在定植后60d时,株高和茎粗分别比CK增加了5.1%和8.4%;植株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CK,在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定植后45d)时,比CK提高了13%;显著提高了植株根系活力和吸收能力,在定植后45d时,其根系活力为CK的1.23倍,在定植后60d时,根系钾、钙、镁含量分别比CK增加了31%、37%和27%,番茄产量为CK的1.16倍.且T1上述指标均与T2无显著差异;而CK、T1和T2在果实的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以珍珠岩为基质的通气栽培模式简便易行且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油雾润滑系统的原理及结构、生成油雾的方法、油雾润滑系统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炼油一部加氢制氢装置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露水的形成迟于林上3-4h,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变浓、下沉而来、夜间,雾形成前,气温高于叶表温;雾形成后,气温则低于叶表温,且气温及叶表温均有回升。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这对热带雨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宋清海  张一平  邓云  武传胜 《生态学报》2018,38(24):8758-8765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WS100天气现象仪获取两种森林类型的能见度数据。基于2014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能见度数据,对两种森林类型雾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为196 d,占全年的53.7%,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雾日数为100 d,占全年的27.4%,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几乎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数的两倍;(2)热带雨林雨季和干季各占28.06%和71.94%,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季和干季各占72%和28%;(3)热带雨林一日内雾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0.5 h,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生成和消散时间不定,一日内雾最长持续时间可达24 h,但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两种森林类型全年雾日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定量评价地处过渡带上的两种多雾森林生态系统雾特征,可为未来气候变化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广西田东雾云洞更新世脊椎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现于广西田东雾云洞之脊椎动物化石有9目24科44属种,根据动物群的组成分析并结合地貌特征判断,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早期。根据动物习性分析,其生存的环境为热带-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根际二氧化碳浓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汽雾法栽培方式为基础,建立根际气体环境研究系统,研究了根际不同CO2浓度连续处理36 d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际CO2处理时间的延长,根际380~920 μmol·mol-1 CO 2处理和380 μmol·mol-1 CO2处理之间马铃薯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根系长度、匍匐茎和块茎等生育指标生长变化比较一致,呈现明显的二阶段增长特点;与3 600 μmol·mol-1高CO2处理的根际比较,前2个处理植株生长发育旺盛,块茎产量明显增加,说明根际一定浓度CO2富积,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根际过高浓度CO2环境,则对马铃薯生长有抑制作用.根际3 600 μmol·mol-1高CO2处理与沙培处理植株的地上茎粗和叶面积、地下匍匐茎和块茎数量等非常接近,表现在植株生长矮小,块茎产量较少,说明沙培处理植株生长发育比较弱,其原因可能与根际较高浓度CO2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雾网应用于森林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用雾网研究森林中行动隐蔽、少鸣唱、没有领域的鸟类,特别是森林林下鸟类十分有效.该方法不受研究者经验的影响,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群落进行比较研究.国外学者认为雾网是研究森林鸟类群落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文中着重介绍了雾网的优缺点及其在森林鸟类群落研究中的应用,以期推动我国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