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3月29日,笔者在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观鸟,行进至镇坪县竹溪河铁匠沟中上部时(东经109°30'14″,北纬31°53'16″,海拔1041m),在沟边阔叶树上发现灰头鸦雀Paradoxornis gularis2只,在树冠层活动。该物种在陕西省尚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陕西省鼠尾草属植物分布新记录1种:湖北鼠尾草(Salvia hupehensis E.Peter).  相似文献   
3.
详细描述了陕西洛南张坪洞穴群中中更新世的洮州绒(鼠平)(Caryomys eva)和苛岚绒(鼠平) (C.inez),讨论了绒(鼠平)属的分类地位。分析显示,C.eva各齿测量的平均值小于C.inez;两种臼齿形态从约493 kaBP以来无显著变化,显示出该属的原始性质。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资源本底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有效管理的基础。为了掌握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和评估保护成效,在2017和2018年,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等方法,对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该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1)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342种,隶属5纲32目91科233属,其中,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种和41种;与2002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相比,增加了4目9科46属83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达55种,两栖类仅增加1种。(2)青木川镇游客总量从2009年的5万余人次/年,发展到2017年的162万人次/年,保护区外围的旅游开发对该保护区脊椎动物及栖息地均有一定的潜在影响。(3)过去30年内土地利用模式变化明显,2001年未建立保护区时,该区域农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建立保护区后至2018年,农业用地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使得区域内脊椎动物的栖息地面积显著增加。(4)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显著,主要干扰因素发生变化,表现为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总数明显增加,栖息地适宜性和区域完整性显著增强,主要干扰因素类型已由早期的农林牧渔活动转变为现在的外围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5.
陕南早寒武世早期Quadrapyrgites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序幕阶段的梅树村期,生物类群大规模辐射,身体构型快速革新,与前寒武纪生物群面貌明显不同.最近在陕南宁强宽川铺地区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五辐射Punctatus及部分四辐射四方塔形壳属Quadrapyrgites,其中包括1个新种Quadrnpyrgites undulatuscostalis sp.nov..在此基础上对Quadrapyrgites进行了属征补充.双胚层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命史的真后生动物演化开端,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本文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生物辐射、体型构建提供了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三叠世中蝎蛉科两新属和新种(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2新属、新种:Triassochoristites jinsuoguanensis gen.et sp.nov.,Forcinerva tongchuanensis gen.et sp.nov.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这些新属、种系陕西昆虫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铜川组的时代相当于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c)。  相似文献   
7.
记陕西镇安早更新世的两种爪兽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1年8月,本文作者在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镇安黄家湾一河流相沉积层中采集到大量的哺乳类化石。化石埋藏集中,种类丰富,均为大型哺乳类,不见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从埋藏情况看,应属原生层位化石。本文记述了动物群中的2种爪兽类化石。爪兽是奇蹄目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群,我国以前发现的爪兽绝大多数都是在第三纪早期或中期的地层中找到的(胡长康,1959;周明镇,1962;张玉萍,1976;邱占祥等,1998),这次在镇安黄家湾发现的2种爪兽对了解我国爪兽化石的地理及时代分布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羚牛冬春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冬春季节,在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境内各种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197个样方中,分别调查了秦岭羚牛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在冬春两个季节中,羚牛平均利用过的样方分别为40个及27个。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羚牛选择的因素依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植被类型、采伐方式、郁闭度、竹林、海拔、坡度、坡向、人为活动、公路。  相似文献   
9.
陕西蝗虫地理分布格局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593个经纬网格单元(0.2°×0.2°)统计陕西蝗虫分布数据,根据陕西蝗虫分布范围将其分为全布种(593个网格单元中有分布)、多布种(9个以上网格单元有分布)和独布种(9个以下网格单元有分布)3类.以分布区域为性状作聚类分析,在相关性系数为0.153处,将多布种分布划分为12组,在此基础上运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各组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秦岭山脉对陕西蝗虫的阻限作用较明显,秦岭以南蝗虫物种以东洋型种为主,秦岭以北以古北型种为主;2)陕西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与全国基本一致;3)太白山地区蝗虫物种多样化程度较高,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处于“寒武纪大爆发”序幕阶段。在这一时期,生物类群发生了大规模辐射演化及其身体构型的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生物组合面貌。最近在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了数十枚呈三维立体精美保存的磷酸盐化奇异星状生物化石标本,通过形态功能分析及与其共生的Punctatus的口盘类比表明,该奇异星状生物很可能属于腔肠动物Punctatus的口盘,星状体的中心为该生物的口部。而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真后生动物的开始,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本文报道的奇异星状生物可能代表了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功能进化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