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5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482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我国玄参科的一个新记录属──囊萼花属CyrtandromoeaZoll,该属为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它经过泰国北部,缅甸与我国发生连系,到达我国云南贡山、屏边、金平。全世界有11—12种,我国(云南)首次记录两种,其中一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2.
脂肪酶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最佳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疯树油为唯一碳源,从以粉碎的麻疯树种子处理过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实验观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工艺对产酶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的组成是(%,w/v):橄榄油2,酵母膏0.5,(NH4)2SO4 0.5,MgCl2·6H2O 0.5,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产酶pH为6.5,转速180r/min,发酵培养36h酶活达到最高,为14.17U/mL.本研究为以麻疯树油为原料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稻瘟菌菌丝体为材料提取RNA,[目的]改进张学敏等人的方法,通过磁珠构建稻瘟菌cDNA文库,并用于下一步研究稻瘟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方法]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寡聚oligo(dT)磁珠纯化mRNA,并以磁珠上的oligo(dT)为引物引导第一链cDNA的合成,再利用末端转移酶加尾法合成第二链cDNA.构建过程中避免使用限制酶和连接接头.[结果]用此方法构建的文库容量为8.9×107cfu,滴度为8.9×106 cfu/mL,随机挑取的25个克隆插入片断平均大小达到1380bp.[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方法可构建高质量的cDNA文库,并且方便快捷,所用材料少,构建时间短,利于大规模的功能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了从南沙海域中分离获得微生物菌种资源,【方法】本文通过沉积物采样、可培养菌分离及16S rRNA鉴定,【结果】从22个站点的沉积物样品中获得349株细菌,分属于87个种。发现产芽孢细菌分布最广,并在10个站点的分离株中占多数;它们是Bacillus,Halobacillus,Brevibacillus,Paenibacillus,Pontibacillus和Thalassobacillus。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最多,分别属于34种,其中有8个可能的新种。此外,g-Proteobacteria是分离率较高的另一亚群;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海杆菌(Marinobacter),食烷菌(Alcanivorax)属的细菌最多。统计还发现,在深度750~2000 m之间,低GC含量的细菌最丰富,而深度2000 m以下,分离株则全部为g-Proteobacteria。【结论】南沙沉积物可培养微生物中产芽孢细菌及 g-Proteobacteria比较丰富;其中,产芽孢细菌的多样性最高,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高产甘油生产菌株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基因组中克隆了NAD+依赖3-磷酸甘油脱氢酶编码基因(CgGPD),但是该基因及其上游调控序列具体的功能还是未知的。本文研究了CgGPD基因及其上游调控序列的功能。【方法】本文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其渗透压敏感型突变株为宿主,构建3种不同的酵母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研究了不同酵母转化子在渗透压胁迫条件下CgGPD基因表达对细胞的耐高渗透压胁迫应答及其细胞的甘油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以来源于S. cerevisiae 的TPI启动子还是来源于CgGPD基因的启动子,过量表达CgGPD基因的转化子均能够显著加速葡萄糖消耗速度和提高甘油合成能力,在gpd1/gpd2突变株中表达CgGPD基因能够消除细胞对外界高渗透压的敏感性,同时转化子胞内甘油大量积累。【结论】CgGPD基因在野生型酵母S. cerevisiae W303-1A表达显著提高细胞的甘油合成能力,在gpd/1gpd2突变株中能够互补GPD1基因的功能,CgGPD基因表达受渗透压诱导 调控。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水平传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性水平传播的实验研究。方法采取双纸片法(K-B)检测细菌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供体菌,耐利福平大肠埃希菌(对其他抗生素敏感)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结果3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6.7%;接合培养后,接合菌携带23kb和25kb大质粒,而无供体菌中一系列小质粒;供体菌和接合菌均携带I型整合子。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且呈多重耐药性;产ESBLs菌株可通过质粒和整合子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敏感菌,导致耐药性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对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研究病原菌耐药性播散的产生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临床分离的6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质粒接合转移试验采用肉汤接合法。研究不同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0、1、0.5、0.25、0.125μg/ml)和不同作用时间(2、4、6、8、10、12 h)下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供体菌与受体菌E.coliC600接合转移频率的变化。结果63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有41株扩增出SHV型基因,阳性率为65.08%。随着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作用时间的增加,接合转移频率有随之增加的趋势。在相同作用时间下,头孢西丁浓度0.125μg/ml作用下的接合转移频率高于其他亚抑菌浓度的作用。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防止耐药细菌传播。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方法,从东北野猪和长白猪的肌肉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一条501bp的基因片断 ,与GenBank上登载的猪α-干扰素基因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8.4%以上。以其中野猪α-干扰素基因片断为参考模板,经过密码子优化、5?和3?区域的mRNA二级结构优化,全基因合成得到编码野猪α-干扰素基因成熟肽的基因。克隆该基因到原核表达载体pWL之中.随后转化至宿主菌DH-5α。经过SDS-PAGE电泳检测,发酵后的重组野猪IFN-α-干扰素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大于25%。复性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经过VSV-WISH系统检测,其生物活性为4.45×106IU/mg。  相似文献   
9.
以外源基因(RDV MP-)和玉米内源基因Zein作为PCR扩增对象,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的二重PCR检测技术.转外源基因(RDV MP-)材料的常规PCR检测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材料中可稳定遗传;对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材料进行二重PCR检测,扩增结果除进一步证实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结论外,还证明提取的植物总DNA质量符合试验要求,进而从二重PCR检测结果还得出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出错率为1.4%.此方法简单,实用,结果可靠,可适用于转基因植物及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抗叶锈性及抗叶锈基因的分布,为小麦品种推广与合理布局、叶锈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2015年采自河南省的5个小麦叶锈菌流行小种混合菌株,对近几年河南省16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然后选用12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这些品种进行苗期基因推导,同时利用与24个小麦抗叶锈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30个分子标记对该16个品种进行了抗叶锈基因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供试品种苗期对小麦叶锈菌混合流行小种均表现高度感病;基因推导与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能含有Lr1、Lr16、Lr26和Lr30这4个抗叶锈基因,其中先麦8号含有Lr1和Lr26;郑麦366和郑麦9023含有Lr1;西农979和怀川916含有Lr16;中麦895、偃展4110、郑麦7698、平安8号、众麦1号、周麦16、衡观35和矮抗58含有Lr26;周麦22中含有Lr26,还可能含有Lr1和Lr30;豫麦49-198和洛麦23可能含有本研究中检测以外的其他抗叶锈基因。因此,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的抗叶锈基因丰富度较低,今后育种工作应注重引入其他抗叶锈性基因,提高抗叶锈性,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