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的种间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昆  张峰 《生态学报》2008,28(4):1601-1607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35个样方内所有基径≥1cm的乔木和灌木绘制分布图.按照最近邻体法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然后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应用Pielou的分离指数S和χ2检验研究山核桃群落所有乔木和灌木的种间分离规律.χ2检验结果表明:历山山核桃群落出现的25个物种共构成的300个种对中,存在显著分离的有294对,存在不显著分离的有6对.结合χ2值对S进行区间划分得出:正分离的112对占37.34%,负分离的28对,占9.33%;随机毗邻160对,占53.33%.负分离多出现在群落的优势种和一些伴生种之间,如山核桃、连翘与金花忍冬、灰栒子,伴生种相对个体少,盖度低,与优势种具有相似的生境要求,较激烈的竞争使得它们相互交错分布,充分利用资源,呈现负分离.较大的植株之间容易发生正分离,如茶条槭和杜梨,因为它们多是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从星座图上可清晰地看到种间分离在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25×25最近邻体列联表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山核桃群落内25个物种是互相交错分布,全面不分离的.此外,种间分离的结果意味着该群落处于演替初期,与目前这一地区受人为和自然干扰严重,群落处于不稳定阶段的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2.
以伴生草本植物三叶鬼针草和能源木本植物茶条木为受试植物,初步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根、茎、花水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根据发芽率、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发芽速率可以看出,银胶菊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在不同浓度下对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的影响力不同;而对茶条木种子萌发无明显的作用。为选择适宜植物,生物替代防治银胶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芳香短柱茶 新种 图1 Camellia odorata L.S.Xie et Z.Y.Zhang sp.nov. (Subgen.Camellia,Sect.Paracamellia Sealy) Haec species affinin C.grijsii Hance,sed a qua ramulis pedicellisque etfoliis subtus costis pilosis,perulis velutinis vel sericeis,gemmis floralibusmajoribus differt;a C.weiningensis Y.K.Li bracteis et sepalis velutinis,stylis brevioribus recedit.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缙云山川鄂连蕊茶(Camellia rosthorniana)在3个群落类型中的生殖分配、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和座果率。结果表明:1)在地径1.0~3.5 cm范围内,种群间生殖分配差异显著,即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地径1.0~5.0 cm范围内,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地径1.0~6.0 cm范围内,毛竹林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而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种群间生殖分配比较时,应考虑种群间的大小分布。运用生殖分配的有关学说对川鄂连蕊茶生殖分配格局进行了解释,生境稳定性学说和生活史理论假说相结合可以解释川鄂连蕊茶生殖分配格局。2)川鄂连蕊茶个体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3)种群密度对川鄂连蕊茶座果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报道无患子科(Sapindaceae)3个单种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掌叶木属和茶条木属为首次报道。掌叶木属(Handeliodendron Rehd.)、茶条木属(Delayaya Franch.)、伞花木属(Eurycorymbus Hand.-Mazz.)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0,28和26,且它们的染色体皆为小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背景】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菌,具有强大的代谢活性,能产生抗生素、酶、酶抑制剂和激素等天然产物抑制病原物生长。【目的】从茶树根际分离得到放线菌,研究候选放线菌对茶炭疽菌和魔芋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生防潜能。【方法】分别以茶炭疽病致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和魔芋茎腐病致病菌Fusarium solani为指示菌,采用土壤稀释涂布法、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放线菌,并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开展候选放线菌的产促生相关物质和分泌细胞壁水解酶能力的定性检测试验。【结果】共分离得到14株拮抗放线菌,菌株A-dyzsc04-2的拮抗效果最强,被鉴定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该菌株的活菌体对C. camelliaeF. 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66.71%±1.23%和71.59%±2.46%,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种指示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0%;此外,菌株A-dyzsc04-2还具有产嗜铁素和葡聚糖酶以及溶解无机磷的能力。【结论】菌株A-dyzsc04-2是一株优良的生防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菌株A-dyzsc04-2防治茶炭疽病和魔芋茎腐病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肾茶不同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茶定植后不同时期的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肾茶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熊果酸含量差异明显,定植后30—90d极显著高于105—120d。因此,在四川攀西地区,肾茶在定植后90d左右收获,可保证其药材有较高的熊果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5个茶用菊新品种(系)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获得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以 ‘苏菊10号’、‘苏菊12号’、‘苏菊13号’、‘CH1-44’、‘CH5-13’ 为试材,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裂区为5个新品种(系),裂裂区为4种摘心方案,比较不同栽培措施下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5个新品种(系)中,‘CH5-13’和‘苏菊13号’产量相对较高,‘CH1-44’和‘苏菊10号’产量次之,‘苏菊12号’产量最低;5月27日中期定植、二次摘心措施下5个新品种(系)的株高、冠幅、单株花数、花径、单花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较5月7日和6月13日定植分别提高16.0%和19.0%、18.0%和22.8%、36.7%和42.2%、11.1%和2.3%、13.0%和4.0%、47.8%和36.6%、48.5%和36.7%.随着摘心时间的推迟,株高显著降低,二次摘心株高较不摘心降低50.2%;二次摘心处理的冠幅、单株花数、单花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不摘心依次提高17.0%、29.1%、5.5%、34.0%和34.8%.品种(系)、定植期、摘心方案3个因素对茶用菊生长性状和产量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定植期>品种>摘心.  相似文献   
9.
散囊菌属真菌(Eurotium spp.)能赋予发酵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本研究利用前期从广西某六堡茶中筛选并鉴定的三株散囊菌属真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 E2、Aspergillus chevalieri E3与Aspergillus cristatus E6,探讨在不同温度下以优化察氏液体培养基培养的生长状况,发酵前不同灭菌条件下的茶叶品质,以及所得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显示:三株真菌在优化的察氏液体培养基中31℃~34℃下都能良好生长。茶叶发酵温度为28℃,三株真菌在发酵初始含水量为20%以上生长良好,其中E3和混合发酵组的生长速度最快。E2在茶叶表面生长出大量金黄色子囊果以及大量浅绿色分生孢子梗; E3几乎只有浅绿色分生孢子梗; E6几乎只有金黄色子囊果。发酵茶叶制作的茶汤内茶多酚含量比未发酵低,抗氧化性指标也有所下降,说明本实验真菌发酵促进了茶内抗氧化物质的氧化。本研究对源于六堡茶不同散囊菌属真菌的茶叶发酵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灰茶尺蠖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以探讨灰茶尺蠖的行为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和5龄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灰茶尺蠖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分别是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Ⅳ)、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Ⅰ和Ⅱ)、鳞形感器、锥形感器(Ⅰ和Ⅱ)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蛾触角上,耳形感器、毛形感器(STⅠ-Ⅲ)仅分布在雄虫触角上。5龄幼虫触角上着生1个栓锥形感器、1个锥形感器和2个刺形感器;上唇着生有6对刺形感器,内唇着生有3对刺形感器和1对指形感器;上颚基部外侧着生有2个刺形感器;下颚及下颚须着生有5个刺形感器、9个锥形感器和2个栓锥形感器;下唇须着生有1个锥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吐丝器前端着生有1对刺形感器。【结论】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且雄虫上感器种类和数量较多,据此推测雄虫感受寄主植物或性信息素的能力较强;幼虫头部感器具有嗅觉和味觉功能,在其判断食物的种类和适应性等生态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