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辣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食品和药物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辣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由辣木的根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合适细胞悬浮培养条件分别为MS培养基(MS)+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1.0mg/L激动素(KT)和MS+0.5mg/L 2,4-D+0.5mg/L KT,摇床转速均为50~100r/min,将愈伤组织添加到液体悬浮培养基中20d左右可得到大量悬浮细胞。本研究为辣木细胞水平的培养和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为辣木潜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不同密度下,根、茎、叶生物量及果荚数和果荚均长、直径和果荚均仔粒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栽培密度对辣木的分枝格局有较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级/二级分枝率、二级/三级分枝率以及三级分枝长度上有显著差异;辣木在不同方位上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侧枝分枝长度和一级分枝角度上的差异显著;在本试验范围内,以叶用辣木为培育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0.9m×0.9m,以果用为栽培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m×1.5m。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辣木人工林之间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显著性差异,反映了辣木随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辣木(Moringa oleifera)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土壤水分及氮素有效性对辣木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以辣木‘PKM I’品种为研究材料,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教学实验基地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个水分:分别为田间饱和持水量的40%(W1)、60%(W2)、80%(W3),以及4个氮水平:0 g·株-1(N0)、0.6 g·株-1(N1)、1.8g·株-1(N2)、3.6 g·株-1(N3),两者组合成12种处理,以探究水氮耦合作用对辣木生长、生物量累积及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低氮(N1)水平下,辣木苗高和地径生长总体优于其他处理,高氮和高水会抑制辣木生长。(2)在辣木分枝格局方面,低水条件下,各级枝长、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都随着氮水平增加而下降;含水量较大时,中等氮水平比较适宜辣木的快速生长。(3)高氮降低辣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在不施氮条件下,辣木生物量随水量增加而减少。(4)在综合形态方面,W1N3处理显著增加辣木根冠比(root/shoot ratio,R/S)。纤弱指数(slenderness index,SI)在W2N2最低,说明其生长质量最好。体积指数(bulk index,BI)在中等氮水平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W2N1处理值最高,而Dickson质量指数(Dickson quality index,DQI)则在W2N2处理下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组合可以有效促进辣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印度传统辣木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缅甸引进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到我国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采用春季育播种苗造林,或者春季直播造林,种植地分有灌溉条件的农耕地以及没有灌溉条件的退耕地和荒山坡地三类。3a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耕地上以二种造林方式栽植的印度传统辣木在造林当年即可开花结果;而在荒山坡地上造林当年不结果或偶见结果,发生枯梢或严重枯梢;在退耕地上造林当年能结果,但产量较农耕地低。印度传统辣木结果母枝和结果枝的发育规律不同于大多数树种,不同龄级的结果母枝同时着生结果枝,并且同一结果母枝可多次着生结果枝。果实伸长生长与粗生长的高峰期不同步,伸长生长高峰期在前,粗生长高峰期在后。果实作鲜食蔬菜,应在纤维化前采收,采收期一般在伸长生长停止、粗生长高峰期前。初步认为印度传统辣木为中等抗旱树种,适生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半干旱、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时应注意造林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品。人的饮食中要是没有了蔬菜,就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因为在蔬菜中存在着好多对人体有用的东西,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粗纤维等。千百年来,中国人食用的蔬菜几乎都是在地里种植的,栽一茬收一茬,吃一茬,而采自于树上的蔬菜却很少,某些树的芽、叶甚至根虽然也偶尔采来尝一尝,但这仅仅是品鲜而已,至于食用它有什么好处,人们却不怎么在意,可以说,只知其味而不知其益。  相似文献   
6.
观察辣木油对家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取健康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京万红组和辣木油组,将背部左右侧各切取直径2.35 cm大小的皮肤,深及皮下筋膜,造成创伤模型,每天涂药1次,测定创面面积,计算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于术后的第3 d、7 d、10 d,切取涂药部位和空白未涂药部位皮肤全层,制片,作HE染色后镜下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并进行皮肤病变程度的分级。结果显示辣木油可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减轻组织的病理变化。提示了辣木油能够促进家兔皮肤创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辣木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2材料类别3~7d实生籽苗。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1)实生籽萌发诱导培养基:MS NAA0.5mg·L-1(  相似文献   
8.
为挖掘辣木(Moranga oleifera)优良种质资源,对30个优良单株家系的叶片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叶形外,辣木不同家系间的叶柄和叶片颜色、复叶数、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复叶数与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柄和叶片颜色是区分辣木不同家系最主要的叶片性状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辣木家系可分为3大类,叶片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家系的遗传距离较远。因此,叶柄和叶片颜色、复叶数、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将为直观区分辣木家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低剂量(5 mg·kg~(-1))、中剂量(30 mg·kg~(-1))和高剂量(60 mg·kg~(-1))的辣木叶乙醇提取物(EE-MO)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动物模型。结果表明:(1)高剂量的EE-MO显著降低NAFLD小鼠的体重和肝湿重; EE-MO剂量依赖性地降低NAFLD小鼠血清TC、TG、HDL-C和LDLC含量;高剂量的EE-MO除降低上述生化指标外,还显著降低血清中FFA含量。(2) HE和苏丹红Ⅲ染色发现,EE-MO处理后,模型组小鼠的肝脂肪病变和细胞损伤得到显著改善。(3) EE-MO对NAFLD小鼠模型的血脂代谢具有改善作用。(4)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脏和血清的ROS和MDA的含量,诱导SOD、POD和CAT活性增加,降低GSH-Px活性。(5)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EE-MO依赖性地降低NAFLD小鼠肝脏和血清的ROS和MDA的含量,缓解氧化胁迫。(6)低剂量的EE-MO对SOD、POD、CAT和GSH-Px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中剂量和高剂量的EE-MO处理后,NAFLD小鼠的SOD、POD和CAT酶活性显著下降,GSH-Px活性显著增加; EE-MO可能通过GSH-Px抗氧化酶途径缓解NAFLD小鼠的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辣木幼苗速生期氮素需求规律,在北方设施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氮素水平处理,研究施氮对辣木幼苗株高、地径生长及其叶片N、P、K养分含量、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辣木株高、地径、叶片N、P、chla、类胡萝卜素、总色素含量及光量子效率(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光补偿点(Lc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株高生长与叶片P及chla显著相关,地径与暗呼吸速率(RD)及叶片K含量显著相关;当氮素水平在30 g·株-1(N3)时,辣木生长速度最快,植株养分状况较好、光能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