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南雄盆地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依据坪岭、武台岗、罗佛寨、城南、枫门坳、修仁、黄茅坪、暖水塘等8条剖面725个样品的研究,系统描述了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化石21属78种,包括2个新种;建立了罗佛寨群介形类序列,自下而上划分出.Porpocypris globra,Porpocypris sphaeroidalis,Cypris concina,Sinocypris excelsa和Cyprois reniformis 5个介形类化石带.前两个带合称.Porpocypris动物群,时代属晚白垩最晚期.后三带称为Cypris-Sinocypris动物群,时代分别为早、中、晚古新世.  相似文献   
2.
贵州罗甸纳水剖面是研究宾夕法尼亚亚系牙形刺和各阶界线的良好剖面.经详细研究,从石炭系中间界线至石炭-二叠系界线,一个新的牙形刺序列为Gnathodus bilineatus bollandensis(密西西比亚系顶部),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 Idiognathoides sulcatus sulcatus, Id. sinuatus, Id. corrugatus-Id. pacificus, Neognatho-dus symmetricus, Idiognathodus primulus-Neognathodus symmetricus, Idiognathodus primulus-Neognathodus bassleri, Idiognathoides sulcatus parva, 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 Idiognathoides ouachitensis, Diplognatho-dus coloradoensis, Di. ellesmerensis, Gondolella donbassica-Go, clarki, 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 Swadelina subexcelsa, Sw. makhlina-Sw, nodocarinata, Idiognathodus sagittalis, Streptognathodus cancellosus, St. graci-lis, St. guizhouensis, Idiognathodus simulator, I. nashuiensis, Streptognathodus firmus, St. tenuialveus, St. wabaunsensis和St. isolatus(二叠系)等带.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和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次现分别代表宾夕法尼亚亚系和二叠系之底;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 Idiognathodus sagittalis和J. simula-tor的首现则可分别代表莫斯科阶(Moscovian),卡西莫夫阶(Kasimovian)和格舍尔阶(Gzhelian)之底界.作者较为详细讨论了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以及卡西莫夫阶与格舍尔阶之界线,并认为以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的首现作为巴什基尔阶(Bashkirian)与莫斯科阶之界线足目前最合适的标志.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是一易于识别、分布广泛及层位稳定的牙形刺种,其产出又十分接近巴什基尔阶与莫斯科阶的传统界线,因此是划分此界线的良好标志.作者拟推荐纳水剖面为莫斯科阶底界之候选层型剖面,这一界线详细的工作正在大量采样分析和深入研究中,成果将在以后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3.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海南乐东洪帽剖面鹿母湾组孢粉化石,共计26属60种,其中苔藓类植物孢子1属3种,蕨类植物孢子18属30种,裸子植物花粉7属27种,组成以Cicatricosisporites-Schizaeois porites-Ephedripites-Exe-sipollenites为特征的孢粉组合.依据组合中主要分子和重要分子地质时限的讨论以及与相关孢粉组合进行比较,将洪帽剖面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归为Aptian期-早Albian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华南地区星天牛主要寄主植物种类,本文筛选了21种有代表性的植物,对星天牛进行了室内、室外寄主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星天牛在不同植物上的取食量和刻槽数量差异极显著,偏好在砂糖橘、苦楝、金桔和柠檬上取食,在砂糖橘、柠檬、金桔和小叶紫薇上刻槽产卵,取食对象和刻槽产卵对象不一致。研究证实,星天牛能在华南地区砂糖橘、玫瑰和柠檬三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是星天牛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规律对精确测算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挖取北京市平原区40个典型土壤剖面共169个样品数据,研究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平原区0—150 cm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为(5.98±2.62) g/kg,垂直分布上,随剖面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且在浅层(≤60 cm)下降速度显著快于深层(60 cm); 2)各发生层次不同土壤质地的有机碳含量差异整体上均表现为粉粒及黏粒含量比例越高,即质地越黏重,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 3)不同土体构型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为通体砂通体壤上壤下黏夹黏,通体砂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相对平缓,上壤下黏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呈"降-升-降"趋势,通体壤及夹黏型则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趋势; 4)耕地和园地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高于荒草地,耕地在整个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居于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首,耕地和园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20 cm和40—60 cm之间下降速度高达40.10%和55.92%,剖面深度超过60 cm后下降速度显著放缓,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相对较少的荒草地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6.
地理变异是蛇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颈槽蛇Rhabdophis nuchalis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是研究地理变异的理想物种。统计分析采自中国各地的61号颈槽蛇标本外部形态特征,对其地理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云南省高黎贡山的种群与其他种群在眶后鳞数、腹鳞数、上唇鳞黑纹的数量和后颔片间是否有小鳞等形态特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刻槽盆是一种内壁遍布粗糙刻划纹的特殊陶器。目前,对其功能尚没有统一的认识,而淀粉粒分析无疑将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5500~5300 BP)发掘出土的18件刻槽盆残片开展淀粉粒分析,在陶片上发现种类丰富的淀粉粒,其中以薏苡(Coix lacryma-jobi L.)和未定禾本科(Poaceae)为主,其次是小麦族(Triticeae tribe)、壳斗科栎属(Quercus L.)和其他根茎类植物的淀粉粒,豇豆属(Vigna sp.)、莲藕(Nelumbo nucifera)和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淀粉粒相对较少。上述结果表明刻槽盆主要用于加工野生植物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器物上发现了大量受到研磨/杵捣处理的破损淀粉粒或烹煮导致的糊化淀粉粒,这表明它们应该用于研磨/杵捣和烹煮食物。淀粉粒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先民的生业方式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细微变化,薏苡和未定禾本科植物的比例虽仍占据着优势,但先民已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这两类植物的依赖,逐渐加强了对小麦族、栎属、豇豆属和根茎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具有加工痕迹的淀粉粒进行分析,发现先民在加工各类型植物时,始终采用研磨为主、烹煮为辅的方式,刻槽盆的功能在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2022,61(4):628-642
新疆吐鲁番盆地桃树园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称作下仓房沟群, 自下而上分为泉子街组、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 为河–湖相碎屑沉积, 剖面连续, 层序清楚, 动、植物化石丰富。文中研究的腹足类标本产于桃东沟剖面梧桐沟组下部和中部的介壳灰岩层和灰岩透镜体中, 见有2层, 计有2科4属6种: 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Yu et Zhu, Xinjiangospira habita sp. nov.、Hydrobia turpanensis Wei、Hydrobia orientalis sp. nov.、Pseudamnicola taodonggouensis sp. nov.和Valvata complanusa sp. nov.; 与腹足类共生的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 以及植物和脊椎动物化石等, 其中双壳类主要是Palaeanodonta, PalaeomutelaAnthraconauta 等属。该腹足动物群由Hydrobiidae 和 Valvatidae的属种组成, 标本数量多, 壳体小, 保存完好, 是迄今已知属种最丰富的古生代淡水腹足类动物群。当前梧桐沟组腹足动物群面貌与准噶尔盆地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锅底坑组), 以及非洲罗得西亚南部上二叠统卡鲁系的腹足动物群面貌一致。  相似文献   
9.
黑河下游湿地土壤有机氮组分剖面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野外调查,用Bremner法研究了黑河下游湿地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氮组分,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5种土壤有机氮均以酸解性氮为主,占全氮的71.04%—81.79%。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所含的酸解氮、非酸解氮和酸解氮组分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含量的剖面分布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而风沙土却相反,上述有机氮组分呈升高趋势。5种土壤酸解氮及其组分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占全氮比例的剖面分布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而非酸解氮却呈升高趋势。5种土壤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及占全氮比例均在剖面分布上无明显特征。在0—30 cm各相同土层内,5种土壤酸解氮各组分含量及占全氮比例的大小顺序均为氨基酸态氮氨态氮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而在30—50 cm土层,5种土壤酸解氮各组分含量及占全氮比例的大小顺序均无明显特征。此外,黑河下游湿地土壤干化、沙化过程中,表层0—10 cm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明显,其中土壤氨态氮对生态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磷肥输入对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梁新强  傅朝栋  朱思睿  金熠  叶玉适 《生态学报》2015,35(24):8251-8257
磷肥管理与土壤磷素赋存息息相关,选取杭嘉湖地区典型稻田定位实验,研究磷肥输入下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施肥管理下胶体磷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胶体磷是磷素在土壤中赋存的重要形式,能够占到土壤胶体溶液(1μm)总磷的85%以上,土壤全磷的0.1%—2%;(2)磷肥施用增加了土壤胶体磷含量,特别是在有机肥处理下0—5 cm土壤胶体磷含量达到了8.0 mg/kg;(3)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胶体磷含量减少,有机肥输入下对深层土壤胶体磷含量的影响较无机肥明显;(4)水稻收割后表层土壤胶体磷含量与油菜收割后相比减少明显,0—5 cm土壤胶体磷含量减少了90%左右,但有机肥施用下胶体磷含量减少较小;(5)水稻收割后30—60 cm土壤胶体磷含量有所增加,可能与胶体磷发生的纵向迁移有关。了解磷肥输入对稻田土壤剖面胶体磷含量的影响,为研究土壤磷素赋存形态及迁移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对有效评估胶体磷的环境风险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