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勇 《蛇志》2005,17(2):121-122
我科对20例手术患者术前肌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观察其对胃液pH值和胃液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疗效及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儿仅接受西咪替丁治疗,研究组4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免疫学指标及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免疫学指标及各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疗效安全显著,值得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中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表明组胺及其受体在正常造血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用琼脂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了特异性组胺H2受体激动剂英普咪定和拮抗剂西咪替丁对髓系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干细胞株WEHI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英普咪定(10-8─10-4mol/L)对集落数呈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0.01。10-10─10-9mol/L英普咪定对集落数无明显影响。10-4─6×10-4mol/L的英普咪定对集落产率的抑制作用趋于饱和。最大抑制效能为对照组的54%(p<0.01)。10-4mol/L西咪替丁能完全阻断10-8mol/L英普咪定的集落抑制作用。对≥10-6mol/L英普咪定的作用西咪替丁均有部分阻断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单用西咪替丁对WEHI3细胞无明显直接作用。这提示WEHI3细胞株上存在有组胺H2受体,激动H2受体可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组胺(HA)受体在脑室注射(ICV)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BR)影响中的作用.方法:分离麻醉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ICV HA以及预先在NTS微量注射HA受体拮抗剂对CBR的作用.结果:ICV HA (100 ng)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上移,ISP和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增大,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预先向NTS内注射H1或H2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0.5 μg)或西咪替丁(CIM,1.5 μg),均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NTS的H1和H2受体尤以H1受体在ICV HA抑制CBR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丘脑-NTS的HA能通路可能是HA调节CBR的下行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组胺受体在特异性抗原(卵清白蛋白,0.25μmol/L)对致敏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中的作用。心性过敏反应可诱发延迟后除极(发生率65%)和触发活动,并形成快速自发动作电位。高频刺激时,易产生延迟后除极。外源性组胺(0.6μmol/L和6.0μmol/L)作用于豚鼠心室乳头肌亦产生相似的变化。H_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10μmol/L,n=10)可明显抑制心性过敏反应和完全阻断组胺所致的延迟后除极现象,H_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10μmol/L,n=6)对心性过敏反应和组胺的效应均无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心性过敏反应诱发的心肌延迟后除极,可能是心肌释放的组胺直接作用于心室肌H_2受体所致。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西咪替丁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鼠炎症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36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每组12只,每组每日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1mL、胃西咪替丁0.1 mL、胃西咪替丁0.2 mL,持续应用14 d,观察小鼠炎症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变化情况。结果: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体重都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14 d的肠组织白介素-2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白介素-10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14 d的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大肠埃希菌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西咪替丁1组、西咪替丁2组治疗第14 d的肠组织CaMKIV、CRE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西咪替丁2组与西咪替丁1组对比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咪替丁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的应用能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平衡,促进小鼠体重恢复正常,还可降低肠组织CaMKIV、CRE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小鼠肠道微生物状况,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薤白水提物对小鼠肝微粒体Cyt-P45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薤白水提物对小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Cyt-P450)的影响。方法以苯巴比妥钠、西咪替丁、生理盐水为对照,小鼠灌胃5、10g/(kg·d)的薤白水提物,连续10天,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t-P450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0g/(kg·d)的薤白水提物组Cty-P450含量明显减少(P<0·05),西咪替丁组Cyt-P450含量明显减少(P<0·05),苯巴比妥钠组Cyt-P450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薤白水提物能明显降低小鼠Cyt-P450含量,对肝药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仙文 《蛇志》2017,(3):303-304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袁汉宁 《蛇志》2013,25(2):145-146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我科门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口服,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热退,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愈合时间及总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退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显著优于对照组(79.8%);西咪替丁口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Wang GQ  Zhou XP  Huang WQ 《生理学报》2003,55(1):29-35
应激1周的大鼠,麻醉后弧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5个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分别观察侧脑室(i.c.v.)注射和弧束核(NTS)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影响,并与相应的非应激CS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应激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窦内压和增益(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反射参数中阈压(TP)、饱和压(SP)、调定点(set point)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ISPGmax)值增大,MAP反射变动范围(MAPrange)及反射最大增益(Gmax)减小;(2)I.c.v.H1或H2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15μg或西咪替丁(CIM)15μg,在2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SR的上述改变,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3)NTS内注射CHL(0.5μg)或CIM(1.5μg),对应激所致CSR变化的影响与i.c.v.CHL或CIM后的相类似;(4)分别i.c.v.和NTS内注射CHL或CIM后,均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以上结果提示,应激引起CSR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其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组胺能系统,通过中枢组胺能受体(H1和H2受体)尤其是H1受体介导而发挥作用;下丘脑-NTS的组胺能通路可能是应激导致CSR重调定的下行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