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2篇
  免费   872篇
  国内免费   7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于高灵敏可视化检测松材线虫的闭管等温扩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的松材线虫高灵敏可视化闭管检测方法。针对松材线虫核糖体DNA的序列保守区域设计LAMP引物,通过优化LAMP体系中的Mg2+、甜菜碱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并结合蜡封反应管对产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SYBR Green I荧光显色进行判定。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检测到低至10拷贝/管的松材线虫核酸片段,可对单条线虫进行检测,并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区分检测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由于整个反应恒温进行,无需热循环仪;闭管检测极大地降低了扩增产物交叉污染的风险;检测速度快,整个检测过程只需40 min,为松材线虫的现场快速筛检提供了一种简便、高灵敏、高特异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确诊感染的出生三日内的新生儿106人,以及未感染新生儿57人,将其分为未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败血症组,比较其血清PCT、CRP、SAA、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败血症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败血症组的WBC高于或者低于未感染组(P0.05);一般感染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败血症组PCT高于感染组(P0.05)。WBC、N、PCT用于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551、0.580、0.815,当PCT的值设为6.785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灵敏度50.0%,特异度为97.7%。结论:PCT对于诊断败血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鉴别一般感染和败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在诊断细菌感染方面是PCT的补充,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张琼  钱法文 《生态学报》2015,35(21):7236-7243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秋季和春季迁徙停歇的以及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幼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鹤取食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23.0%增加到越冬晚期时的82.7%,但春季迁徙期减少为61.9%;幼鹤乞食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58.2%减少至春季迁徙时的1.2%;幼鹤警戒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1.0%增加至春季迁徙时的7.1%。幼鹤在春季迁徙期的理羽及静栖行为显著高于越冬期,这种行为的差异可能与食物的丰富度相关。环境因子中,风速对幼鹤静栖行为有显著影响,幼鹤取食及警戒行为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秋季迁徙及越冬晚期,幼鹤行为日节律在13:00—14:00时出现明显的取食低谷期,而春季迁徙期时则推后1小时。整个观察期间,幼鹤从雄鹤和雌鹤获得食物频次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时间段幼鹤从雄、雌成鹤处获得食物频次差异是显著的。研究从行为学的角度展示白鹤幼鹤的生长过程及不同性别成鹤对幼鹤生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的取食营养特点与棉花抗虫素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棉花8个部位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zgera的营养效果和其所含次生物质类萜烯和单宁的浓度及在组织中的分布,揭示了棉铃虫取食营养特点与棉花次生化学的关系。棉铃虫取食顶尖、转移蛀食蕾铃的习性,与有关器官或组织对幼虫的营养效果密切相关,而营养效果主要取决于类萜烯和单宁的含量。棉花顶尖嫩叶中单宁浓度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呈升高的趋势;类萜烯浓度在第四真叶期、第六真叶期和现蕾初期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底谷,而此期幼虫主要为害顶尖。蕾铃外层的苞叶、花萼、花瓣和铃皮,因次生物质含量高,不利于幼虫生长,相反内部的花粉、子房和铃心,次生物质含量低,营养效果好,顶尖嫩叶则介于其间。类萜烯存在于组织的色素腺内,分布集中;单宁则散布于组织中,偏多分布于组织外层。结果证实,昆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方式是昆虫对寄主体内变动的次生化学的一种适应,它使昆虫付出尽少代价获得最适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表达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1~2013-07住院患者75例,包括脓毒血症患者47例,其中重度感染患者25例设为观察1组、中度感染患者22例设为观察2组;非感染炎症患者10例,设为观察3组;其他疾病患者18例,设为观察4组;以及本院健康体检者21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同步定量检测各组的PCT、CRP、WBC指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比较。结果:观察1、2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2组间除WBC外其他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4组与1、2组比较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观察1、2组内HLA-DR/CD14与PCT、CRP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WBC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HLA-DR/CD14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HLA-DR/CD14和PCT、CRP、WBC,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估、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树鼩行为学特征的基础数据,通过视线阻隔处理,观察雄性成年树鼩的行为变化。结果表明树鼩的活跃度和取食逐步提高,阻隔时间与运动树鼩数及取食数有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运动树鼩数=50.954+时间×0.607(R2=0.870,n=80)。取食树鼩数=e(4.356-0.721/时间)(R2=0.996,n=80)。树鼩对4种水果(F=294.234;d=3;P=0.000)、动物性食物(F=279.692;d=3;P=0.000)及混合食谱(F=239.692;d=3;P=0.000)的取食量有显著差异(P0.01),树鼩喜好甜而多汁的石榴和面包虫。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行为学观察的基础方法和数据,为树鼩行为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亚洲象的行为策略:大象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在国内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但如今在国内则仅仅在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内还有数量不多的亚洲象生存着\ [2]。自从1994年偷猎大象的案件在新闻媒介披露以来,亚洲象的保护工作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搞好亚洲象的保护工作,我们于1995年末和1996年初在保护区勐养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亚洲象在行为上表现出能够迅速地适应与人类为邻的环境,并在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1992年5月到10月,我们对养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豚馆的1头白豚进行了游动和呼吸及其昼夜节律的研究。根据游速测定将其游动分为慢速游、中速游和快速游3类。慢速游为最基本的游动方式,其1天中每小时所占的时间份额无明显的昼夜差异,而中、快速游则白天显著多于夜晚;因此,我们所观察到的白暨豚夜晚运动减缓的节律是中、快速游减少的结果。白豚1天中平均呼吸频率为106.05次/h(1.77次/min)。其平均呼吸间隔时间为30.62±24.55s,范围1.04—316s。白豚的呼吸模式为1次长间隔呼吸之后伴随1—8次短间隔呼吸。慢速游不会明显提高白豚的呼吸频率,而中、快速游将使呼吸频率显著提高,反映出中、快速游会使白豚的能耗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临时配偶关系指多雌多雄灵长类群体中的一只成年雄性连续跟随一只成年发情期/性接受期的雌性形成的异性关系,在季节性繁殖物种的交配季节表现的尤为明显,是雄性个体提高交配成功的策略之一。为了探讨能量消耗对这种行为的约束,本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短尾猴鱼鳞坑A1群(YA1群)的8~10只成年雄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行为取样法以及全事件记录法采集成年雄性自然发生的行为数据。通过分析移动时间、觅食时间和交配频次等行为指标,同时测定作为个体能量状态生理指标的尿液C-肽浓度(Urinary C-peptide , UCP),从行为和生理两个方面研究雄性短尾猴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适应性特征。研究期间,在临时配偶期内,雄性的移动时间无显著变化,但觅食时间和交配频率显著增加;在临时配偶期内,当存在雄性竞争者时,雄性的觅食时间显著减少;临时配偶关系对雄性的UCP水平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雄性短尾猴在临时配偶期内可能会根据能量消耗的情况以及守护雌性周围的社会环境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以减少其在临时配偶期内的能量投资,提高自身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行为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