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博尧  杨润卿 《昆虫学报》1992,35(4):438-442
囟土白蚁Odontotermes fontanellus Kemner是安徽为害林木、水库堤坝的主要蚁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巢龄范围内,随着蚁后身体增长,卵巢管数量增多,一侧的卵巢管最多可达3726条.2.蚁后体长与工蚁数、兵蚁数、幼蚁数、整巢蚁数之间成幂函数关系.3.卵巢管数与蚁后体长、工蚁数、兵蚁数、幼蚁数、整巢蚁数之间成幂函数关系,4,蚁巢体积(y)与蚁后体长(X2)、兵蚁数(X4)、的关系式为:y=6.687e0.0566X2+0.6741X4  相似文献   
2.
菌株L342分离自中国四川省的废弃白蚁巢,rDNA序列分析表明L342为蚁巢膝束霉Geniculisynnema termiticola。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其PDB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和中等强度的DPPH清除能力。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从G.termiticola的PDB发酵粗提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3,4‐Dihydro‐6,8‐dihydroxy‐3‐methylisocoumarin(1),regiolone(2),(3S,4S)‐3,4,6,8‐tetrad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3),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4),cerebroside A(5),and cerebroside C(6)。其中化合物4-6具有中等强度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化合物4还具有一定的HeLa细胞毒活性(IC50=98.3μmol/L)。G.termiticola发酵产物具有产生有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重大入侵害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广泛分布传播于世界各地,为了掌握红火蚁在新入侵地的传播和扩散的规律,对红火蚁入侵史进行溯源,以期为预防红火蚁入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对福建省各地入侵红火蚁的基本入侵参数进行分析,分别对入侵时间与蚁巢数量、蚁巢发生密度以及不同生境蚁巢密度进行模型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入侵方式和入侵地生境的差异导致了入侵红火蚁不同种群的发展状态。由废旧资源携带传入的入侵红火蚁种群,其发生面积较小,扩散的速率较慢,为28.1~116.4 m/年;由草皮苗木携带传入的入侵红火蚁种群,其发生面积较大,扩散的速率较快,为126.1~555.5 m/年。【结论】建立了蚁巢数量、密度与入侵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N=1 003.9Ln(t)+336.27,D=0.0966e~(0.583t),并以此推测三个入侵事件的发生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4.
王金福  唐觉 《动物学研究》1996,17(2):129-137
本文对鼎突多刺蚁野外群体的空间格局、蚁群品级结构及其时间动态等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东吴川红火蚁消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广东吴川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蚁巢数量、蚁丘体积和工蚁的年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年之中红火蚁活动蚁巢密度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6~8月和10~12月;4~7月和10~11月新增活动蚁巢数量较大;蚁巢自然消亡出现在多个时间,其中以9月最多。4~11月红火蚁工蚁活动旺盛,用诱饵诱集法监测,5、6月和10、11月红火蚁工蚁出现2个明显盛期,而陷阱法中工蚁数量为单峰型,高峰出现在7月。2种监测方法获得的工蚁数量间相关系数为0.88,达到极显著相关。气温、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与2种方法获得的工蚁数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8,0.86和0.93,0.94,0.95,均达极显著水平。红火蚁蚁丘体积4~6月、9~12月增大幅度较大,其中6月份蚁巢增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标】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饵最佳使用剂量有助于有效控制红火蚁、降低防治成本和保护生态安全。【方法】采用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与蚁群级别降低率综合评价了单蚁巢点施不同剂量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地表有效体积大小一致的蚁巢实施25、20、15、10、5 g饵剂处理25 d后,对应的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80%、90%、100%、90%、90%,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100%、98.1%、99.2%,蚁群级别降低率为86.7%、90%、100%、80%、76.7%。同时,在最适投饵量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的蚁巢投施相应饵剂量,综合防治效果达94%以上。【结论】上述结果可见,对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0.066 m~3的蚁巢施用15 g灭蚁威饵剂能起到最佳的防治效果,而且每0.03 m~3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相对应的饵剂量为5 g。  相似文献   
7.
非洲隔囊蚁巢伞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肯尼亚安波塞利产的隔囊蚁巢伞(Termitomyces schimper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D-阿拉伯糖醇(5),D-半乳糖醇(6),脑苷脂B(7)和脑苷脂D(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白蚁巢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并在其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抗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目标菌株BYC 01的分类地位。利用生长速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并通过大量发酵提取浸膏,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菌株BYC 01被鉴定为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BYC 01发酵液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有效抑菌物质主要存在于中等极性的乙酸乙酯部位。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BYC 01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大于90%;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60%;在供试浓度为30μg/滤纸片时,与阳性对照相比,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有中等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1.3 mm-16.5 mm。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从BYC 01发酵产物中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被鉴定为fogacin;在供试浓度为30μg/滤纸片时,化合物fogacin对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两性霉素相当,其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9.3 mm和20.1 mm。【结论】菌株BYC 01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蚁巢伞的活性物质与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巢伞属的种类与大白蚁亚科白蚁专一性共生,是一类著名的美味食用菌,亦具有重 要的药用价值,极具开发利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蚁巢伞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成分和活性 物质研究,以及其在食品工业及保健方面的应用现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展望了蚁巢伞属菌物在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为蚁巢伞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鼎突多刺蚁的营巢习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益  唐觉 《昆虫学报》1990,33(2):193-199
1985—1986年在浙江永康县城东南10公里的山坡上观察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的营巢习性;见到蚁巢大多分布于山脚附近、温暖而阳光充足的南坡,一般生活于地面,以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Trin.)为主的禾本科草丛中.蚁巢由工蚁使幼虫吐丝把植物残体、昆虫尸体、泥沙和碎石等物缀织而成.地下部分的深度常受气温的影响:5—10月,气温较高,巢深2—4cm、11—4月,气候寒冷,深度可达10—20cm.每个蚁巢内的所有个体为一相对独立的群体,相邻蚁巢的群体间常相互联系、交换幼期个体和食物等.群体常因季节的变化而有迁移现象:秋季至春季,蚁巢大多位于阳光充足的草地上,夏天,由于气候炎热,蚁巢自草地移向遮荫度较大的树林.8—9月,部分上树筑巢.1—8月,蚁巢数不变,8月以后,蚁巢数开始增加,到10月达到最大,以后又下降,到12月降至通常水平.由此可见,9—10月,蚂蚁分巢,11—12月,部分蚁巢又合并.平均每巢工蚁数夏季最多,其次是春季和冬季,秋季由于分巢而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