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丰富我国海域拟菱形(Pseudo-nitzschia Peragallo)的物种多样性, 并澄清其产毒特征, 研究从广东大亚湾海域分离并建立了一株拟菱形的单克隆培养株系MC298, 通过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 结合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 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 鉴定到我国拟菱形属的1个新记录种: 并基拟菱形P. decipiens Lundholm & Moestrup。研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 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 还对其ITS2-RNA的特有标志结构进行了阐述。同时,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对该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检测, 结果未检测到DA的存在。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拟菱形属的物种多样性, 也可为拟菱形的产毒特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分布在辽宁大连黑石礁、付家庄、石槽、金石滩、獐子岛与海洋岛沿岸的黏管[Gloiosiphonia capillaris (Hudson) Carmichael]的外部形态、营养与生殖结构、生物量、成熟个体比例与成熟个体生物量/总生物量(R/T指数)的变化、温度性质以及rbcL、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 黏管配子体为雌雄同体, 直立, 单生或丛生, 主轴明显, 固着器呈圆盘状, 质地胶质, 颜色为红色或紫红色。采集于獐子岛与海洋岛的体长度和宽度明显高于其他采集地点; (2) 体由皮层及髓部组成, 皮层由6—10层细胞组成, 髓部存在假根丝细胞。成熟囊果小, 突出于体表面, 呈球形或半球形, 通常2—4个囊果聚集在一起; (3) 黏管配子体的生物量在6月达到最大, 平均生物量为3.628 g/m2。3—6月成熟个体比例逐渐增大, 6月达到100%; (4) 黏管配子体生长周期为3—7月, 温度性质属于温带性; (5) rbcL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6个采集地点的样本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自加拿大的黏管聚在一起, 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COⅠ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6个采集地点的样本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 均确定为黏管。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与亚栉状蜈蚣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6.
正三峡水库成库以来,支流回水区频繁出现水华现象,成为近10年来我国水库生态学领域研究热点~([1])。水流条件是水华形成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2]),合适的流速条件能给类生长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3])。温度、光照和营养盐是影响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在自然水体中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4])。普遍认为,紊流扰动通过改变类在水体中的相对位置和分布,从而改变类生长的  相似文献   
7.
中型裸嗜酸变种(新变种)(图1)细胞变形,圆柱形或圆柱状长纺锤形,长53一63微米,宽约10微米,前部略窄,顶端略呈斜截形,后端形状多变:渐尖形、圆形或呈乳头状尾突;表质柔软,线纹难见到;色素体10个左右,圆盘形,直径约8微米,无蛋白核;副淀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大型藻与微型藻种群生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玉  唐学玺  蔡恒江  于娟  肖慧 《生态学报》2005,25(12):3335-3342
选用孔石莼和青岛大扁为海洋大型和微型的代表,通过室内添加模拟试验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孔石莼(重量固定)与青岛大扁(密度不同)种群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养情况下,4个UV-B辐射剂量都对孔石莼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对青岛大扁生长的影响却不同,低剂量(U-1)的UV-B辐射对青岛大扁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因初始接种密度不同而各异。(2)在共养情况下,微对孔石莼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微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亦增加;反之,在共培养的初始阶段(6 d内)孔石莼对微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但后期阶段(9 d后)表现出促进作用。(3)在共培养的同时附加UV-B辐射处理,随着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加,青岛大扁对孔石莼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与共养相比较,孔石莼对微生长的抑制作用亦趋于明显。  相似文献   
9.
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法一般分为工程物理方法、化学药剂法和生物方 法三大类。作为庞大的富营养化湖泊的类控制技术,利用 工程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对环境友好的 生物控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富营养化湖 泊水华的控技术的研究热点转向生物控技术。在利用 生物控上,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鱼类控制类的 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及类; 三是以微生物来控制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 殖的特点,使得微生物控是生物控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 方式。这些杀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溶细菌)、病毒 (噬体)、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等五类。国内外对杀 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有一些报道,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 本文以本实验室的工作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前三类 水华杀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砷对蓝藻光合作用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 ,砷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尤其是水体中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砷主要以As(V)和As(Ⅲ )形式存在。由于AsO43 -在结构上与PO43 -很相似 ,它通过磷转运途径进入细胞 ,因此砷的毒性主要是源于对磷代谢的干扰[1] 。砷对于人和动物的危害性是人所共知的 ,它会引发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