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漠是指沙质荒漠,有时也广义地包括沙地。在中国“雄鸡”状版图的颈背处,是我国广袤的西北干旱区。在那里至西向东串珠状地横亘着温带沙漠和草原沙地。沙漠日照强烈,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里泥土稀薄,基质疏松,土壤贫瘠!沙漠里多大风,风运沙移,沙暴肆虐!沙漠历来被人类视为生存的艰难之处,甚至禁区!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带不同区域近缘优势灌木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分别为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典型区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优势灌木。为了探讨生长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沙漠植物种之间特性的差异及近缘种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对 3种灌木在原产地和引种地 (腾格里沙漠 )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β胡萝卜素和脯氨酸累积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各区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不同 ,主要依照区域光照和温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变化 ,各区域的环境条件组合最利于其建群种的生长 ;引进种对引种地环境变化的反应调节较乡土种敏感 ;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近缘种间生理特性相近 ,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3.
其实每次草原蝗灾暴发,造成严重危害,都不是一种蝗虫引起的,而是几种模样迥异,习性不同的蝗虫共同泛滥为害的结果。在内蒙古草原可引起蝗灾的蝗虫包括有毛足棒角蝗、褐色雏蝗、宽须蚁蝗、皱膝蝗、白边痂蝗、小翅雏蝗、宽翅曲背蝗、红腹牧草蝗、条纹鸣蝗、异爪蝗、狭翅雏蝗等等。本文中的所有图片都是中国科学院康乐研究员所拍摄,这是他在草原上十多年研究期间积累下来的,是研究草原蝗虫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刊为首发。  相似文献   
4.
“没怎么见过蝗灾的草原人,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处在蝗虫的翅膀下,而这些蝗虫正在同他们的牛羊抢夺着食物。”  相似文献   
5.
华北丽斑麻蜥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罗来高  屈彦福  计翔 《动物学报》2006,52(2):256-262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通过时间、日摄食量、日粪尿排量、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食物通过时间在26 -34℃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缩短,在更高的体温下则延长。蜥蜴在30、32、34和36℃体温下明显摄入较多的食物、排出明显较多的粪尿。34℃和36℃下的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大于其它更低或更高温度下的对应数值,但这两个变量未因体温变化而呈现清晰的规律性变化。疾跑速在18 -36℃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38℃体温下则减缓。36℃或附近体温最适合疾跑速。疾跑速最适体温接近蜥蜴的选择体温,表明蜥蜴疾跑速的最适温度可能与其选择体温密切相关[动物学报52 (2) : 256 -262 , 2006]。  相似文献   
6.
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和热耐受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6,52(3):478-482
在外温动物热生理特征的进化理论中,“静态”和“易变”是两个持续争论的对立观点。热生理学特征的种内变异是检验此类假设的最有力证据。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热环境和热生理特征,以检验“静态”和“易变”假设。东部沿海地区(宁德)的环境温度高于内陆地区(贵阳),与之相适应,沿海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也高于内陆地区。然而,两地区蜥蜴的上临界温度和下临界温度无显著差异。尽管这些热生理学特征的种群间变异趋势并不一致,但是喜好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结果符合“易变”假设的预测。此外,本研究表明蜥蜴的喜好体温存在沿经度方向的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7.
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样方法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群落结构、功能群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生产力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群落生产力除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外,也受物种本身特征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在荒漠草原中功能群盖度与群落初级生产力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功能群内物种多样性、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上呈现一定的互为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8.
有效地、可持续利用有毒植物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的一个特色.运用民族生态学、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有毒木本植物可持续利用蒙古族传统文化,探讨了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管理文化对鄂尔多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积极意义.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草麻黄(Ephedra sinica)、沙地柏(Juniperus sabina)、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和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等有毒木本植物为鄂尔多斯蒙古族重要的解毒、食用、美容和治疗皮肤病植物.鄂尔多斯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生态学分析证明,蒙古族多利用有毒植物地上部分的传统管理文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免受或降低沙漠化风险的符合生态学规律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对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样地,研究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度退化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轻度退化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样地.退化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增加.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128~185和5.6~13.6 g·kg-1,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被被覆下温性草原土壤养分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湖区4种不同植被被覆下温性草原为对象,研究在自然及放牧因素影响下土壤异质性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表层土壤含量最高,随土层加深含量逐渐降低.紫花针茅退化样地各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普遍低于其他3个样地,恢复时间较长的样地(早熟禾样地)和有外来物质输入的样地(赖草样地)含量较高.全量养分表现不同,全氮含量表现出分层现象,退化和恢复时间短样地(紫花针茅退化样地、垂穗披碱草样地)表层(0~10 cm)和第二层(10~20 cm)全氮含量高,下层含量迅速降低;早熟禾样地和赖草样地各层全氮含量都较高;全磷含量随土层降低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紫花针茅退化样地0~40 cm土层全磷含量都显著低于其他样地(P<0.05),其全钾和有机质含量也普遍低于其他样地;有机质与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均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随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增高,退化使土壤pH值升高.退化温性草原在恢复6a后土壤基本得到恢复,人类扰动和自然因素都影响到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