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蚜基因及其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目前的环境条件下,蚜虫作为农业害虫和植物病毒的传播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发展重要的害虫之一。抗蚜植物基因工程可以有效抑制蚜虫危害,并且随着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理解和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抗蚜植物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抗蚜基因的筛选、转抗蚜基因植物的培育以及生物安全性。本文讨论了多种抗蚜基因,并重点论述雪花莲凝集素和苋菜凝集素基因在目前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木槿与野西瓜苗花特征和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分析柱头裂片运动的野西瓜苗和不运动的木槿在花特征和繁育系统上的差异,对其花性状、花粉/胚珠比和不同授粉处理的座果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木槿与野西瓜苗在花冠大小、花瓣长及底宽、花萼长与宽、雄蕊长、最上轮雄蕊高度、雄蕊柱长及其底径、花柱长度和雌雄异位间均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但二者的最下轮雄蕊高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木槿的花粉/胚珠比为874.90±20.79,繁育系统属兼性异交类型;野西瓜苗的花粉/胚珠比为24.72±0.68,繁育系统属专性自交类型。(3)木槿自然套袋的座果率为0%,人工自交为2.04%,人工杂交为35.85%;野西瓜苗自动自交和人工自交的座果率均为100%,人工杂交为95.30%。木槿与野西瓜苗在花性状、花粉/胚珠比及花部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与其繁育系统(兼性异交vs.专性自交)相适应的花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然天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明确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猎物的控制能力是充分发挥天敌控制作用的前提。【方法】本文基于肠道内含物分子检测方法,以华北花生与玉米组成的微景观系统中的花生/玉米-花生蚜-龟纹瓢虫为研究主线,对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肠道内含物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结合室内和大田取样两种途径,通过测定龟纹瓢虫肠道内含物中花生蚜的阳性检出率,显示龟纹瓢虫体内检测到花生蚜的扩增,阳性检出率最高时达到26.25%。【结论】基于天敌肠道内含物的分子标记技术可作为定量评价田间实际天敌控害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玉米作为功能植物(作物)可通过涵养天敌瓢虫实现对花生蚜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食蚜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杨茂发  王利爽 《昆虫知识》2008,45(2):256-259
在19,22,25,28,31℃和RH为80%的组合下,测定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且测定各温度下食蚜瘿蚊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等生物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食蚜瘿蚊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在19~28℃范围内,食蚜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在28~31℃范围内,食蚜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为延长。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不同温度下食蚜瘿蚊的5天化蛹率和总羽化率差别较大,但以25℃下为最高,分别为88.00%和94.70%;而22℃下的化蛹率和羽化率与25℃下较为接近,分别为84.00%和90.66%,经分析差异不显著。食蚜瘿蚊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2~25℃。  相似文献   
5.
6.
麦长管蚜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种群生命表,比较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差异,结果表明,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世代历期延长,成蚜寿命缩短;在繁殖上表现为产仔量下降,生殖期缩短。以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来评价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抗性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5200和0.7481。因此,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品系存在显著的生殖劣势。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的壮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效唑能有效地延缓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使苗矮化,茎增粗,单株鲜重增加,叶增绿,同时促进不定根发生,根数多且粗,苗健壮.烯效唑使用浓度以0.003mg/L壮苗效果最好;0.005mg/L浓度过高,严重抑制茎生长,苗过于矮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抗药水平,为田间苹果绵蚜化学防控过程中的药剂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8年6-7月间,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3省14个地区苹果绵蚜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抗药性。【结果】研究表明,西安杨凌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低,LC50值仅为6.813 mg/L;烟台招远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LC50值为79.496 mg/L。多数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水平较低,其中烟台龙口地区抗药水平最低,LC50值为4.341 mg/L,烟台栖霞地区抗药性最高,LC50值为37.689 mg/L。青岛即墨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最低,LC50值仅为5.261 mg/L;烟台招远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吡虫啉已经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RR=10.859),LC50值为57.128 mg/L。不同虫态抗药性检测表明,除了烟台蓬莱地区的若蚜对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出现了抗药性提高的现象外,其它大部分苹果绵蚜3龄若蚜对药剂的抗性与成蚜相近。【结论】苹果绵蚜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保持在低水平或敏感状态。在今后防治中应继续坚持交替轮换的用药原则,防止苹果绵蚜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其幼虫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潜能。研究不同冷藏条件对食蚜瘿蚊耐寒能力的影响,为食蚜瘿蚊的低温冷藏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热电偶原理,测定食蚜瘿蚊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25℃条件下,食蚜瘿蚊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龄幼虫过冷却点(﹣26.18℃)和结冰点(﹣24.98℃)最低,雄成虫过冷却点(﹣22.95℃)和结冰点(﹣21.86℃)最高。在不同变温条件下冷藏食蚜瘿蚊蛹,其过冷却点在冷藏10、20和30 d时均上升且高于对照,冷藏40 d时低于对照;同一冷藏时长下不同冷藏方式间过冷却点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食蚜瘿蚊蛹在5℃条件下冷藏50d,每天定时7℃中断4h的结冰点(﹣23.09℃)最低,冷藏30d的结冰点(﹣21.15℃)最高;食蚜瘿蚊蛹在5℃条件下冷藏40 d,每天定时9℃中断4 h的结冰点(﹣22.66℃)最低,冷藏20 d时的结冰点(﹣20.95℃)最高;同一冷藏时长下3种冷藏方式间结冰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食蚜瘿蚊2龄幼虫的耐寒能力最强,雌成虫的耐寒能力要高于雄成虫;变温贮存和恒定低温均适合食蚜瘿蚊的低温贮存。  相似文献   
10.
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是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之一,昼夜变温幅度对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与恒温研究相比,变温幅度对昆虫生活史特征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模拟自然界24 h温度变化,并首次全面研究了相同平均温度(22℃)下不同变温幅度(±0℃、±6℃、±12℃)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理指标(温度耐受性、呼吸)与生态指标(发育、存活、寿命、繁殖、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变温幅度±0℃和±12℃相比,变温幅度±6℃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整体存活、寿命、繁殖以及净增值率与世代周期。与其它处理相比,较大变温幅度±12℃显著阻碍了麦长管蚜若虫发育,抑制了整体存活,缩短了寿命,降低了繁殖量,且显著降低了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值率与世代周期。但是,较大变温幅度±12℃,显著提高了成蚜的耐热、耐寒性与CO2呼吸速率。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变温幅度中,麦长管蚜成蚜耐寒性的提高是以寿命为代价的。由此可见,以往以恒温为基础的昆虫种群表型及数量动态预测模型均存在局限,昼夜变温幅度作为必要因素,应考虑纳入种群表型及数量动态预测模型中,从而提高昆虫田间发生情况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与气候变化对生物的风险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