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朱雀、燕雀和白腰朱顶雀的能量代谢特征和体温调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境温度 (Ta)为 5 - 30℃的范围内 ,北朱雀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4 0 4 6± 0 1 0℃ ,热中性区为 2 2 5 - 2 7 5℃ ,基础代谢率为 4 30± 0 0 8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0℃范围内 ,代谢率 (MR)与Ta 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MR [mlO2 /(g·h) ]=9 34- 0 2 1Ta (℃ ) ;在此范围内 ,北朱雀的热传导率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 ,平均为 0 2 4± 0 0 0mlO2 /(g·h·℃ )。在环境温度为 5 - 34℃的范围内 ,燕雀的体温基本保持稳定 ,为 4 0 4 0± 0 1 1℃ ,热中性区为 2 5 - 30℃ ,基础代谢率为 4 1 9± 0 0 5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5℃范围内 ,MR与Ta 的回归方程为 :MR [mlO2 / (g·h) ]=1 1 6 4 - 0 2 9Ta (℃ ) ;在 5- 30℃内 ,燕雀的热传导最低 ,平均为 0 2 9± 0 0 1mlO2 / (g·h·℃ )。白腰朱顶雀的热中性区为 2 5 - 2 8℃ ,平均体温为 4 0 4 8± 0 1 1℃ (5 - 34℃ ) ,最低代谢率为 4 4 5± 0 1 4mlO2 / (g·h) ,最低热传导为 0 3  相似文献   
2.
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和常德市石门县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观察并拍摄到:苍头燕雀(Fringilla coelebs)、日本鹰鸮(Ninox japonica)和短趾雕(Circaetus gallicus),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这3种鸟类均为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用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比较研究了两种鸣禽栗巫鸟和燕雀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差异.结果表明,在发声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团前脑HVc、RA 和X区的体积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发声技巧较高的雄性栗巫鸟的相应核团均相对大于雄性燕雀;而在发声中作用较小的nⅫts及雌性鸣禽的相应所有核团均无显著种间差异. 这一结果表明,发声能力的高低与前脑发声核团的体积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燕雀属鸣禽类,其鸣声分两类:连续的短音节鸣声和单次的长音节鸣声。前脑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RobustusArchiastriatalis,RA)是燕雀鸣控制神经系统中发声学习与运动的交汇核团,也是发声、呼吸系统联系的枢纽。本实验采用电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信文  陈焱 《生理学报》1994,46(5):451-457
在乌拉坦麻醉的鸣禽燕雀(Fringillamontifringilla)上,观察电刺激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对发声和呼吸的影响,随后在HVc内注入CB-HRP溶液,研究HVc的中枢联系。结果如下:(1)电刺激HVc的不同区域都引起鸣叫反应。(2)长串电脉冲刺激HVc,产生明显的呼吸易化效应,表现为增频增幅的呼吸。(3)吸气期用短串电脉冲刺激HVc,产生吸气切断效应;刺激落位于呼气相,可使该呼气时程明显延长,以配合鸣叫,然后转变为增频增幅的呼吸。(4)CBHRP法表明,HVc投射到古纹状体粗核和嗅叶X区,HVc接受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内侧部、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端脑听核-L区、丘脑葡萄形核及脑桥蓝斑核的传入投射。提示HVc除控制发声外,尚参与呼吸易化的调制。HVc对发声及呼吸的特异性影响,可能在鸣叫与呼吸的协调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纹状体粗核损毁对燕雀鸣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古纹状体粗核(RA)损毁对燕雀常用短叫声的声学特性基本无影响, 但对习得性长叫声的时域和声学特性产生显著的失控性影响. RA损毁可导致单音调长叫声的基本音主频率约提升500音分, 并失去2个陪音. RA损毁不仅导致变音调长叫声的高潮声和尾声的声长分别平均增长13.4%~22.1%和缩短21.2%~24.2%, 而且高潮声的偶次谐分音的频率提升系数平均下降18.5%~25.8%, 递升速率随频率增高平均下降22.7%~24.0%. 进而表明, RA对习得性发声时域和频率特性的调控是相互匹配的. 同时, 双侧RA损毁可引起发声模式混乱, 所产生的长叫声具有单音调和变音调长叫声的双重特性, 前奏呈频率提升, 高潮声为单音调声.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量及H-E染色等组织学方法研究了鸣禽燕雀睾丸和卵巢的体积,重量及组织学结构,着重比较了其春秋两季的差异。结果表明:春季性腺在体积和重量上都远大于秋季,组织结构也比秋季复杂。表明春季燕雀各种功能,行为较秋季活跃,复杂,可能与性腺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功能改变(如激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燕雀和麻雀代谢产热及消化道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于 2 0 0 3年 4~ 5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地区以 1 0只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 9只麻雀(Passermontanus)的耗氧量、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呼吸、肝脏和肌肉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及消化道形态特征等为指标 ,探讨了燕雀和麻雀代谢产热及消化道形态的差异。燕雀的代谢率、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呼吸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麻雀 ;而消化道总长度及小肠长度均明显高于麻雀。表明选择压力的不同塑造了燕雀和麻雀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不同  相似文献   
9.
鸣禽鸟的基本发声中枢——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nucleus dorsalis medialis of the intercollicular complex,DM)对叫声的调控模式是诱发单次叫声。应用电生理与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鸣禽鸟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DM核团对声音调控的模式。经语图和频谱图分析,结果显示:燕雀左侧DM诱发单次叫声的声长和主能量区的带宽分别为右侧DM诱发叫声的2倍和1.7~3.1倍,提示燕雀DM对叫声声长和声强的调控能力,均呈明显的左侧优势。这与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和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talis,RA)等发声控制核团在控声模式中具有左侧优势的特征相似,从而为鸣禽发声控制通路高、低级中枢具有内源投射关系提供了声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燕雀上纹状体腹侧尾核的纤维联系及机能张信文,陈焱,常艳春,杨秀红,苏贵萍(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2)关键词燕雀,上纹状体腹侧尾核,纤维联系,机能FIBERCONNECTIONSANDFUNCTIONSOFTHEHYPERSTRIA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