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9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报道了我国玄参科的一个新记录属──囊萼花属CyrtandromoeaZoll,该属为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它经过泰国北部,缅甸与我国发生连系,到达我国云南贡山、屏边、金平。全世界有11—12种,我国(云南)首次记录两种,其中一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鼠脑复壮前后狂犬病毒的形态变化,并观察病毒感染BHK-21细胞后不同时间的形态发生情况.[方法]以保存时间较长的SRV9毒株为原始材料,经乳鼠脑传代复壮后接种BHK-21细胞,浓缩、纯化后观察.[结果](1)未经复壮的病毒中DI粒子占较高比例,典型粒子只占少数,而复壮后典型粒子所占比例升高到病毒粒子总数的90%.(2)感染24h后在细胞浆内可以观察到典型病毒粒子,其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带毒传代之后的培养过程中细胞内病毒数量增加不明显.(3)病毒可以在细胞内的空泡膜表面以多种方式成堆出芽.[结论](1)鼠脑复壮可恢复狂犬病毒中典型粒子所占比例.(2)带毒传代1~2次时为狂犬病毒收获的最佳时机.(3)本研究为狂犬病毒的装配机制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孔微载体体外制备工程化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从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微载体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才日趋升温.利用大孔微载体Cytopore体外构建工程化微构组织.并基于其聚团特性,进行灌注再装配大组织的尝试.结果20 d内微构组织达最高细胞密度16.4×107 cells/cm3;32 d后.所形成的微构组织整体均质性好、活性高、基质生成丰富;培养后期微构组织发生明显聚团,经灌注再装配得到细胞和基质分布均匀的厘米级(12 mm×6 mm)大组织.说明利用大孔微载体构建工程化组织是一种行之有效、富有潜力的体外组织构建方案,有望构建尺寸>5 mm、细胞和基质分布均匀的大组织.为体外组织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有关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相关昆虫、杂草、病原菌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及天敌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相比,稻鸭共育后12 d和42 d, 水稻基部害虫飞虱及叶蝉的数量平均减少64.8%和78.5%;稻鸭共育后15 d和45 d,稻田杂草平均减少67.7%和98.1%;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0.4%和62.0%.稻鸭共育还增加了稻田害虫天敌蜘蛛的数量,抑制了水稻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CLUE-S模型在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盛晟  刘茂松  徐驰  郁文  陈虹 《生态学杂志》2008,27(2):235-23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是研究区域景观动态并解释其驱动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CLUE-S模型,在Landsat TM影像等相关数据支持下,对南京地区1998-2006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受地形因素影响最大,人均GDP与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分布呈显著相关,城乡主干道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显著大于省级及以上道路;海拔较高区域林地的发生比率较高,而地形低平区域农田、城建用地的发生比率较高.经检验,在300 m空间分辨率水平,对南京地区2003年、2006年土地利用状况模拟的精度分别达到了85.7%和84.1%;而通过将研究区分成若干子区,分别修正模型参数并重新模拟,准确率提高到89.7%和88.3%,分区赋值法有效地提高了模拟精度.研究表明,CLUE-S模型对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也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对指导城市规划、分析景观动态的驱动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3、3.30和300 μg·L-1)的三氯杀螨醇和不同食物密度(3.0和5.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增长影响.结果表明:藻类食物密度、三氯杀螨醇浓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类食物密度和三氯杀螨醇浓度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也有显著影响(P<0.01),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却无显著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3.0×106cells·ml-1藻密度下.0.03-30μg·L-1的三氯杀螨醇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3μg·L-1的三氯杀螨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而300μg·L-1的三氯杀螨醇则极显著提高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在5.0×106cells·ml-1藻密度下,三氯杀螨醇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均无显著影响;高密度的藻类食物降低了0.03-30μg·L-1和300μg·L-1的三氯杀螨醇分别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以及3μg·L-1的三氯杀螨醇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蒽醌类和茋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舍;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茋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茋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茋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花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花可以做菜食用。菜食花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花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花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花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花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花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体外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黏附率的影响.方法:以霉酚酸酯在0.1μg/ml-100μg/ml,24-72h内作用于肝癌细胞,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Hoee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结果:霉酚酸酯显著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长,并显著的抑制其黏附率,在浓度为100μg/ml作用72小时时生长抑制率达78.8%,黏附率降低至42.1%,Hoechst33258染色实验发现随浓度增大细胞凋亡的发生增多,核固缩、核碎裂的现象发生越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减少增殖细胞在S期的分布.结论:霉酚酸酯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ECM)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名健康者的血清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3种ECM水平.实验分成对照组、非糖尿病肾病组(NDN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又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组、临床肾病CDN组).用直线相关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N、HA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DN组和NDN组的血清cⅣ、LN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DN组的血清cⅣ、LN水平与NDN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N患者进一步分组后,CDN组的血清cⅣ、LN水平与M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o糖尿病惠者血清cⅣ、LN水平均分别与空腹血糖(FPG)、舒张压和病程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N水平高于正常人,而且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