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3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建立了藏药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在20 min内分离检测了该两种化合物.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进样量分别在0.077~4.950μg(r=0.999 9)和0.085~5.450μg(r=0.999 9)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5%和92.50%,RSD分别为2.35%和2.86%.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质量控制,并为兔耳草属植物中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茆塘和戚浦塘位于苏州市辖区,水生维管植物十分丰富.对其流域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共有水生植物99种,隶属于36科76属.同时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资源及群落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水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部尺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腕部尺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6例随访3-24月.结果:尺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3%.结论:正确了解尺管解剖与分型的关系,结合病史及体征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西藏米拉卡黑白仰鼻猴的栖息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分布在我国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横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内(26°14′N-29°20′N,99°15′E-99°37′E),海拔分布范围2600(南部)-4200m(北部);目前大约有15群,约1700只。本文所研究的西藏米拉卡猴群分布在我国西藏藏族自治区芒康县的南部,数量约50只。基于野外调查和过去的报道,此地的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是猴群的适宜栖息地,而由于人口数量增加所导致的夏季牧场和农田面积不断扩增正在逐渐侵蚀着这里的暗针叶林。为了评估该猴群的栖息地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我们通过野外调查工作,利用GIS和RS技术,分别解译了当地过去5年(1986-2006年)冬季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并对解译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该猴群栖息地的主要结果有:1)2006年暗针叶林面积是13600hmP2P,夏季牧场面积是4900hmP2P,农田面积是3300hmP2P;2)在过去20年(1986-2006年),暗针叶林面积减少了15.5%(2500hmP2P),牧场面积增加了58.1%(1800hmP2P),农田面积增加了17.8%(500hmP2P);3)暗针叶林的斑块数量增加了75.6%,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51.8%(从1986年的15.3hmP2P到2006年的7.4hmP2P),最大斑块指数下降了54.7%;景观丰富度并没有变化,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增加了4.0%;4)暗针叶林面积变化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1.000),而夏季牧场和农田面积分别和当地人口呈显著正相关(r=1.000)。表明黑白仰鼻猴米拉卡猴群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当地传统生产方式和人口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海南、贵州和四川三省翼手类新纪录——褐扁颅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对翼手目动物的调查和研究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发现3种蝙蝠新种(Zhang et al., 2007; Feng et al., 2008; Wu et al., 2008),5种中国新纪录(何晓瑞和杨白仑,1991;赵辉华等,2002; 吴毅等,2004;张礼标等,2004,2005;张劲硕等,2005;冯庆等,2006),以及10种省级新纪录(胡锦矗和吴毅,1993;吴毅和李操1997;吴毅等,1999;吴毅等,2001;刘颖等,2005;罗键和高红英,2006;江廷磊等,200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尚卢新 《蛇志》2017,(1):103-104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结合鼻腔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结合术后鼻腔冲洗进行治疗,并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时,43例恢复良好,2例复发患者实施二次手术治疗,随访1年后,全部患者均治愈,行鼻窦腔内及相关黏膜检查均无病理病灶出现,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结合鼻腔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显著,术后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上颌窦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优选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60例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治疗组1~4,每组各60例。治疗组1接受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治疗组2接受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组3接受经泪前隐窝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组4接受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观察和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鼻腔黏膜的覆盖、水肿、囊泡形成、骨质暴露、瘢痕形成等情况,上颌窦窦腔内分泌物性状、蓄积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行上颌窦腔糖精实验及窦口周黏膜活检情况。结果:四组手术后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而组4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术后3、6个月,组4Lund-Kennedy评分和MMT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在上颌窦黏膜活检方面:术后炎性细胞数量及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黏膜下结构水肿改善程度亦在中组四最为显著(P0.05)。结论:上颌窦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鼻窦黏膜水肿、窦口通畅引流等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简管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管蓟马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内蒙古的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 Amyot et Servillie一新种,即短鬃简管蓟马H.breviseta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