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野生植物资源展开调查,在森林公园首次发现野生有斑百合,此次重大发现将为鄂尔多斯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提供新的珍贵材料,对丰富鄂尔多斯植物品种具有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豆灰斑病抗性遗传的三点测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三点测交分析的方法, 对3个组合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的抗性表现进行基因效应分析,各组合均存在加性,组合1存在显性,组合2、3存在上位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Triple Test Cross Design was used in studing the resistance of soybean to 10 physiological race of Cercospora Sojina Haraby inoculation.Results o analysis of gene effects of resistance indicated that additive effect is significant in all the three crosses,dominant effect exsists only in the cross 1 and epistatic effect remains in the cross 2 and cross 3.  相似文献   
3.
斑痣盘菌科一新种—松生小鞋孢盘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英任  任玮 《真菌学报》1992,11(3):210-212
  相似文献   
4.
稻株上拮抗细菌的定殖及其对土著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湘民  许志刚  MEW T W 《生态学报》2008,28(8):3868-3874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分批播种、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以及在水稻分孽盛期喷雾拮抗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7-14 (天然的抗萘啶酮酸菌株) 和B5423-R(Bacillus subtilis B5423的利福平抗性突变体)的菌悬浮液,并通过定期取样,平板系列稀释法回收,测定了菌株Pf7-14、B5423-R和土著细菌群体在水稻健株和纹枯病株上的种群数量,所获结果如下:①当相同的浓度(约2.0×108cfu/ml)的菌悬浮液喷雾到叶片时,菌株Pf7-14定殖的时间比菌株B5423-R长,且在相同的时间内,菌株Pf7-14的平均群体数量高于菌株B5423-R;②在健康的水稻茎部,菌株Pf7-14的两个高、低不同浓度处理的平均群体数量均表现出随时间降低的趋势;相比,较低浓度(4.0×107cfu/ml)的B5423-R在茎部的平均群体数量随着时间的下降,而较高浓度(2.0×108cfu/ml)的B5423-R的平均群体数量在水稻乳熟至黄熟期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③当病斑面积占取样茎面积的比率为20%~35%时,在应用1和14d后菌株Pf7-14在健茎的平均群体数量分别是病茎的6倍多和2倍多,差异均达到显著性的水平(P=0.05),而菌株B5423-R 在应用1d后病茎的数量比在健茎显著性地低大约1倍,但在7~14d后,病茎的数量比在健茎显著性地高5~6倍,群体在病茎表现出相对的增长;④土著细菌群体在病斑茎部是健茎的6~7倍.这些结果表明两类拮抗细菌有着明显不同的定殖习性,在病斑上B5423比Pf7-14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是一类更好的生防制剂;同时表明引入的拮抗细菌同土著细菌群体在营养和空间上竞争激烈,且土著细菌群体更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PTEN编码产物具有双专一性磷酸酶活性 ,并与细胞骨架张力蛋白同源。PTEN可参与粘着斑的形成和解聚而影响细胞迁移。现用PTEN表达质粒转染SMMC 772 1肝癌细胞 ,研究SMMC 772 1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及PTEN与粘着斑激酶 (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之间的关系。PTEN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在Fn基质上的活动 :细胞在Fn基质上的迁移下降了 35 % ;在 30min和 6 0min两个时间点 ,Fn基质上细胞铺展分别降低了 2 9%和 2 6 % ;而在多聚赖氨酸基质上细胞铺展并没有变化。运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方法 ,分析FAK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发现PTEN过表达不影响FAK表达 ,但显著降低Fn诱导的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两者水平呈负相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表明 ,PTEN抑制细胞 ,S期细胞下降了 16 %。上述结果提示 ,PTEN抑制肝癌细胞迁移铺展和增殖 ;PTEN对细胞运动的影响可能通过调节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博  冯素芳  黄露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11,54(12):1391-1398
为评价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的寄主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选试验(斜纹夜蛾2龄寄主幼虫,健康:被寄生=5:5),观察了寄生经历(无寄生经历、有1次寄生经历、有1次过奇生经历)和寄主被首次寄生后的间隔时间(1-7 d)对斑痣悬茧蜂在健康寄主和被寄生寄主之间的选择;为探...  相似文献   
7.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树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调查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多样性特征随森林循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1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在森林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林隙阶段 ( G)占 38.5 0 % ,建立阶段 ( B)占 2 8.5 0 % ,成熟阶段 ( M)占 2 7.0 0 % ,衰退阶段 ( D)占 6 .0 0 %。 ( 2 )热带山地雨林中乔木树种的密度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趋势是由 G→B→M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成熟阶段达到最大 ,而到衰退阶段又趋于下降。灌木树种则表现出 G阶段斑块的密度最大 ,B阶段的最小 ,从 B到 M有所增加 ,到 D又稍有下降。 ( 3)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径级的树木的密度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 ,其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不同阶段斑块内的空间、环境及物种生物学特性有关。 ( 4 )热带山地雨林中树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胸高断面积、平均单株材积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较为平缓 ,而平均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之变化较为陡急。 ( 5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 ,其中 G和 B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较接近 ,M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 ,D阶段则最小。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翅食蚧蚜小蜂是橡副珠蜡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寄生及繁殖等方面的生态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影响明显。在32℃下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温度为18-2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育加快,18℃发育历期最长(54.0d),27℃最短(22.8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76℃和307.62日度。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21℃时寄生率最高为(36.0%),30℃时寄生率最低(4.5%)。结合发育历期、体长、产卵、抱卵、寄生率等参数,该蜂发育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1-27℃度范围内,30℃以上不利于小蜂的发育及存活。斑翅食蚧蚜小蜂对长光的刺激比较敏感,随光照时间增长,发育加快、产卵量明显增加,长日照条件(LD16∶8h)的发育历期最短(24.8d),短日照条件(LD10∶14h)的最长(27.8d),产卵量在长日照条件(LD16∶8h)时最多(119.6粒),短日照条件(LD10∶14h)时最少(86.2粒)。结合发育、产卵、寄生等参数,长日照条件(LD14∶10-LD16∶8h)有利于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
印象初  叶保华  印展 《昆虫学报》2011,54(2):179-183
本文对中国切翅蝗属Coptacra Stål, 1873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 附一新种记述, 即夏氏切翅蝗Coptacra xiai sp. nov.(图1: A~F)。 新种同云南切翅蝗C. yunnanensis Zhang et Yin, 2002近似, 不同之处为颜面隆起在中部收缩, 复眼纵径为横径的2.2倍, 前翅中脉域宽于肘脉域, 产卵瓣细长, 光滑。文中并给出该属中国所有已知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MHU)。  相似文献   
10.
和田皮墨垦区杨树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Pallas是西北地区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近年杨十斑吉丁虫对和田皮墨垦区的杨树危害日益严重。对杨树十斑吉丁虫进行初步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和田皮墨垦区该虫1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皮与木质间为害,造成杨树死亡。查清了该类害虫的为害时期及为害程度,其幼虫期人工刮皮消灭幼虫,成虫期树干涂沫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