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对结肠造瘘患者造瘘口周渗出液炎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结肠造瘘术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清洁造瘘口,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后安装肛门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平铺一层多爱肤有边辅料,安装肛门袋,两组患者均每日更换肛门袋一次,连续治疗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造瘘口周渗出液炎性物质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皮肤损伤及造瘘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造瘘口渗出液炎性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造瘘口皮肤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沫敷料能够降低结肠造瘘患者造瘘口周炎性物质的分泌,减少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损伤,降低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对结肠造瘘口的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构建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定位情况以及探讨是否可诱导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病羊肺组织中克隆完整的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基因(exJSRV-env),并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好真核表达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同时对exJSRV-env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脂质体法将该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将该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观察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用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查转染重组质粒的NIH3T3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命名为pEGFP-C1/exJSRV-env。exJSRV囊膜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比对发现该囊膜基因的跨膜区(TM区)的胞质尾区具有外源性病毒特有的YXXM基序。系统进化树也表明我们克隆的exJSRV-env基因属于致病性的外源性病毒。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env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基本性质,并预测其可能的结构。亚细胞定位表明exJSRV囊膜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转染pEGFP-C1/exJSRV-env质粒的NIH3T3细胞接触抑制性消失,可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说明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囊膜蛋白可引起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exJSRV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致病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四组动物取结肠和盲肠分别进行H-E;酶组织化学和5-羟色胺细胞PA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脾虚组结肠和盲肠粘膜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及淋巴集结也增多。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并有炎症细胞的增多。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减弱,乳酸脱氢酶(LDH)增强;结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碱性磷酸酶(AI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增强,而盲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AIP和ATPase减弱。结肠和盲肠5-HT细胞免疫组化反应减弱。这些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酶的变化和5-HT细胞分泌活性的变化与脾虚证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脾虚证原因之一。经四君子汤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比自然恢复组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此药对消化道粘膜上皮酶活性和5-HT细胞分泌活性恢复正常有明显效果,从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20 mg螺内酯口服,一天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4 mg培哚普利口服,一天1次。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血钾、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2%(23/31),较观察组[93.5%(29/31)]显著降低(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LVEF(左室射血分数)、血清钾浓度、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LVEDD、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血清钾浓度、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1),观察组为12.9%(4/3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种模拟结肠发酵培养基和粪菌固定化对体外结肠发酵体系菌群构成的影响,为建立高度模拟结肠体外结肠发酵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健康女性成人粪便,粪便制备悬液或用结冷胶-黄原胶固定化粪菌接种于模拟结肠发酵反应器,分别用三种培养基按0.07 m L/h稀释率进行连续发酵10 d,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多样性,并分析发酵液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T-RFLP分析显示,培养基类型主要影响粪菌固定体系菌群α多样性达到稳定的时间和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显示,第10天时培养基Ⅲ悬液培养和培养基I固定化培养系统的菌群构成与粪便菌群最相近。而培养基Ⅲ在第10天达到较高而稳定的丁酸浓度。结论由于比粪菌固定培养更易操作,培养基Ⅲ悬液培养适于模拟人结肠发酵。  相似文献   
6.
张渊智  盛剑秋  张宏  陈彪  李世荣 《生物磁学》2009,(15):2854-2857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方法:通过随访14个HNPCC家系中222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种系突变携带者在不同年龄点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及两种基因种系突变累积患癌风险的差异。结果: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63.8%(60/94),非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0.8%(1/128),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突变携带者的317.6倍;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在60岁时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的平均累积风险度分别为92.4%、81.3%、29.6%,40岁以前发生胃癌的平均风险度较低(6.1%);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累积风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为HNPCC家系中患癌高危人群,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最常发生恶性肿瘤的部位为胃和结直肠;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黄秀琴 《蛇志》2010,22(4):398-399
先天性巨结肠在消化道先天性畸形中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位居第二。我院2005-2010年对33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行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蕾  隋御  王婷  李利坚  李元杰  金彩霞  徐方 《遗传》2014,(4):346-353
为探讨hMMS2(Human methyl methanesulfonate sensitive mutant 2)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耐药逆转的影响,文章以人高分化耐奥沙利铂结肠癌细胞(THC8307/L-OHP)为实验材料,采用脂质体-质粒转染技术构建了带有干扰目的基因hMMS2的miRNA片段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重组质粒(pcDNA6.2-GW/EmGFP-miR-MMS2)的细胞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Immunostaining technique)检测该细胞系的干扰效率。选择hMMS2低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上述细胞系作为实验组细胞,同时将未曾作过处理的THC8307/L-OHP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空质粒(pcDNA6.2-GW/EmGFP-miR)的THC8307/L-OHP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以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 colorimetric analysis assay)、克隆形成实验(Colony formation assay)对3组细胞的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奥沙利铂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克隆形成率(Colony-forming efficiency,CFE)均比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P0.05),而相对逆转率(Relative reverse efficiency,RRE)增高(P0.05),提示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以罗丹明123实验(Rhodamine 123 assay)结合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等观测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增高(P0.05);两对照(空白、阴性)组间并无细胞增殖或凋亡的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下调hMMS2基因表达可逆转人高分化耐奥沙利铂结肠癌细胞对L-OHP的耐药性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后,其表型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变化,成为肿瘤细胞的标志。Gold和Freeman(1965)用人结肠癌组织的抽提物免疫兔,发现有些用人正常结肠组织吸收后的抗血清能够与肿瘤组织和胚胎肠道抽提物起反应,但不与正常组织抽提物起反应,由于这种抗原最初被发现在胚胎组织,故名为癌胚抗原(embryonic carcinoma antigen,简称CEA)。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或免疫酶标方  相似文献   
10.
周小萍  蒋志根 《生理学报》1992,44(4):347-354
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及其支配的结肠段联合标本上,对IMG细胞内电位与肠段纵肌或环肌舒缩活动进行了同步记录。实验结果表明:(1)肠段预置张力为零时,约50%IMG细胞有自发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活动,切断结肠神经或以筒箭毒(50μmol/L)灌流IMG后消失;(2)筒箭毒或低钙高镁溶液阻断神经节传递时,环肌节律性收缩幅度增大,节律变慢,但对纵肌节律性收缩无明显影响,(3)串刺激节前神经,在IMG细胞引起一串快EPSP或动作电位并常跟随迟慢的EPSP,同时,纵肌在0.1-0.2s潜伏期后出现迅速的、时程基本与动作电位串一致的舒张波,后者在筒箭毒灌流IMG后消失,而环肌运动可见舒张、舒张波延长或收缩波增大。结果提示:IMG不仅中继经典的胆碱能传出功能,还参与以胆碱能传递为中介的肠-肠反射,该反射活动的传出效应主要在于抑制环肌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