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前后肌肉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 采用石蜡切片、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步行足和腹部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相对于蜕皮间期, 步行足在蜕皮前后组织学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 超微结构在蜕皮前无明显变化, 蜕皮后可见肌原纤维纵裂及肌小节横裂现象, 表明蜕皮后外骨骼硬化的过程伴随着肌肉的生长。相对于蜕皮间期, 腹部肌肉在蜕皮前后组织学特征变化明显: 蜕皮前肌束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束内肌纤维间隙增大。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蜕皮前肌原纤维在内部降解, 出现空洞, 肌原纤维边缘降解, 导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原纤维重新组装、重建, 恢复到间期正常形态。生物化学研究发现, 蜕皮前后步行足和腹部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相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进行了为期56d的养殖试验, 探索玉米蛋白粉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鱼粉的适当比例。以初始体重为(10.49±0.03) 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 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含40%鱼粉)0、15%、30%、45%、60%和75%的鱼粉来配制6种等氮(粗蛋白含量45%)等脂(粗脂肪含量10%)的实验饲料, 分别标记为C0、C15、C30、C45、C60、C75组。除C0以外的替代组分别添加了适量的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结果表明, 玉米蛋白粉替代水平对大黄鱼幼鱼存活率、试验鱼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45和C6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0组(P<0.05), 肌肉粗脂肪含量C45组显著高于C0、C15和C75组 (P<0.05), C45、C60和C75组肌肉水分显著低于C0组(P<0.05), 全鱼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灰分含量有上升趋势, C7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替代组的血清白蛋白、白球比、谷草转氨酶、葡萄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 总胆固醇有降低的趋势, 除C15组与C0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 4组均显著低于CO组(P<0.05); 实验探讨替代后对鱼的影响, C75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0组(P<0.05); C75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C0(P<0.05)。各处理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但替代组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均高于C0; 丙二醛在C75组显著高于C0组(P<0.05)。通过肝组织学观察表明, 当替代比例高于45%时, 呈现肝细胞核偏位、胞浆内脂肪滴较多、细胞透明空泡化等症状。综上所述,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认为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黄鱼幼鱼的适宜添加量为45%。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抽象、枯燥的组织学课程变得形象、生动,“死”形态变“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我们应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在实验教学各个阶段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安排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1)前期——显微电视示教、板书示范、计算机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切片:实验课前期,学生观察切片之前,学生对组织学显微结构的理解限于多媒体、视听教材中经典模式图或典型光镜结构图,一旦学生开始观察自己手中的切片标本仍然感到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4.
组织学与胚胎学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胚胎学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微细结构以及人体发育过程和机理,为病理学、妇产科学及生殖工程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条件及资源限制,示教内容多为平面、静止的图片,学生常感抽象和难以理解。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室应用Dreanweaver、Frongpage、Flash等软件制作了“组织胚胎学本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组织胚胎学的理论全课程CAI课件、实验课组织切片显微镜图、组织切片制作及胚胎发生过程录像、先天畸形标本图片等教学内容丰富、动静并茂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5.
棕色田鼠雄性幼体不同发育期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雄性棕色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棕色田鼠出生后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发育规律。实验以出生后当天(0日龄),5日龄,15日龄,25日龄以及成年棕色田鼠为研究对象,副嗅球采用Pischinger氏染色法染色,犁鼻器用H.E.染色法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棕色田鼠出生时,犁鼻器和副嗅球就已具有成体的基本结构,随着动物个体的发育,犁鼻上皮逐渐增厚,犁鼻管变长,犁鼻上皮中神经元密度增加;腺体逐渐增大,犁鼻管腔填充物增多,犁鼻管背外侧的静脉血管逐日增大,管腔周围出现越来越多的血管;副嗅球长宽都增加,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逐渐增长,各层细胞密度变化稍有不同;出生后15日内,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增加,15日龄以后又开始降低,25日龄及成体的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与5日龄的相似;颗粒细胞层细胞密度持续增高。实验结果提示,棕色田鼠5日龄时,犁鼻器和副嗅球已具有了完整的结构,到25日龄时可能达到了功能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对天胡荽属3种药用植物果实进行了形态组织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三者中果皮内侧石细胞的存在情况则随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结果可作为这三种植物的品种鉴别特征,同时为伞形科植物学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爪鲵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爪鲵口腔底部具有肌肉质的舌,食管很短,胃是呈纺锤形的长囊,胃壁较厚,粘膜厚,胃腺发达。消化管肌层皆为平滑肌,环肌明显多于纵肌。肝脏较大,分左、中、右三叶;有胆囊;胰腺长带状,胰管与胆管汇合后与小肠最前部的十二指肠相连。  相似文献   
8.
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法和HE染色法,对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东北小鲵神经系统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的特点,并与无尾两栖类和爬行类相对比,探讨了有尾两栖类的进化地位。结果表明:与无尾两栖类(如蛙)相比,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半球较小,结构较为原始,小脑结构简单,是两栖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此外,东北小鲵开始具有了臂神经丛和骶神经丛,但没有爬行类的发达,可作为两栖类向爬行类进化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华鲮泌尿系统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庹云  张耀光  李萍  殷江霞 《四川动物》2006,25(1):116-119,F0003
2004年3月至9月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华鲮泌尿系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华鲮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有肾小体聚集现象;肾小管可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肾中散布有大量淋巴髓样组织,还有甲状腺滤泡和斯坦尼氏小体,显然华鲮的肾脏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复合器官。输尿管位于两肾叶腹侧,其上皮为似复层,缺黏膜下层,无纵肌,外膜甚薄。左右输尿管在后端合并,稍微扩大,形成膀胱,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10.
黄鳝一种新的生殖腺发育状况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六十年前,刘建康就报道过黄鳝存在着自然性逆转现象[1]。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众多的学者对于黄鳝性逆转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2—8]。目前一般认为黄鳝属于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其性别发育为单方向进行,雌性发育阶段→间性发育阶段→雄性发育阶段。黄鳝雌性成熟发育第一次性周期内黄鳝个体全部表现为雌性发育,性成熟产卵后,卵巢内卵细胞败育,卵巢结构逐渐退化,与此同时雌性生殖细胞开始发育,通过雌雄间性发育过渡到雄性发育[2、3、7]。在这一发育程序中尚未有黄鳝同一个体生殖腺中精、卵巢结构均为成熟发育的报道。作者在对于黄鳝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