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催化剂就是在光子的激发下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它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推动光催化反应研究的巨大动力来源于清洁生产﹑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的强烈要求,以及光催化剂本身潜在的探索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采自湖北省恩施和咸宁地区的球蛛科圆腹蛛属一新种-湖北圆腹蛛Dipoena hube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2种染色方法对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进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甲苯胺蓝(TB)和阿尔新兰-藏红染色(AB/SO)对中肠,后肠和之间的肠球进行了染色。结果 TB和AB/SO两种染色均能不同程度的显示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且TB更为适合。肠道粘膜上皮肥大细胞的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或者圆形。中肠的前段和中段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粘膜层的上皮细胞、基膜及外膜的结缔组织中;后肠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颗粒和肠腺中;肠球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肠球边缘少数存在的嗜酸性颗粒和嗜碱性颗粒中。结论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具有与其他动物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敌百虫污染治理的微生物资源, 从养殖污泥中分离筛选了一株优良的敌百虫耐受菌XR12, 综合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 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了其耐药性, 并进一步评价了其安全性与解毒效果。结果显示: 菌株XR12对敌百虫的最大耐受浓度达到了7680 mg/L。通过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 菌株XR12被鉴定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其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类球红细菌菌株的16S rRNA序列有98%—100%的同源性, 而且与类球红细菌菌株RSF1 (登录号: KF606891)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 菌株XR12对卡那霉素、罗红霉素、吡哌酸、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新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四环素、奈替米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 对多西环素中度敏感, 对杆菌肽、萘啶酸、磺胺异噁唑等抗生素耐药, 对斑马鱼的LC50大于109 cfu/mL, 能够将敌百虫对斑马鱼的LC50从26.06 mg/L增加至59.51 mg/L, 对敌百虫具有良好的解毒效果。研究证实了类球红细菌XR12的安全性及其对敌百虫良好的解毒效果, 对养殖水体中敌百虫的解毒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特异核苷酸序列的高选择性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日趋重要. 纳米金特殊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之成为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首选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系统:基因芯片、生物传感器和光学检测系统.综述了多种颇有新意的检测方法和原理,详细阐明了它们的检测机制和研究进展,分析并比较了纳米金不同的作用方式,为纳米金在突变检测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光滑球拟酵母分批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发现, 葡萄糖浓度是影响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过程功能的关键因素。在发酵初始阶段, 低浓度葡萄糖可维持较高的菌体比生长速率; 对数生长中前期, 葡萄糖快速进料使菌体浓度接近最大值, 并实现碳流从菌体生长转向丙酮酸积累; 对数生长后期葡萄糖浓度控制在33.4 g/L以维持高丙酮酸对葡萄糖产率系数 (0.71 g/g)。采用奇异控制的葡萄糖流加方式, 在7 L发酵罐上控制不同发酵阶段葡萄糖浓度处于最佳水平以强化光滑球拟酵母过程功能, 丙酮酸产量 (83.1 g/L)、产率 (0.621 g/g)、生产强度[1.00 g/(L·h)]与分批发酵对比, 分别提高了21.3%、21.6%和29.9%。  相似文献   
7.
在成体的许多组织中发现了多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参与组织的正常修复。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成体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都能分化成成体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因此神经干细胞可以应用于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疾病的修复。本文概述了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长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在成人原发脑肿瘤中居首位,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较差,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而化疗药物不能有效的穿透血脑屏障并聚集在肿瘤部位。纳米材料作为载药体为其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纳米材料在保持药物稳定性,增加其血液循环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目前纳米材料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穿透血脑屏障(BBB)、准确靶向于脑胶质瘤细胞等。本文简略论述了纳米材料载药的特性及优势,重点就目前纳米材料载药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总结了纳米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多种策略及纳米药物靶向于脑胶质瘤的不同方式,并详细讨论了目前纳米材料载药多重靶向策略,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法尼醇(Farnesol,FOH)是由焦磷酸异戊烯基(IPP)和焦磷酸二甲基烯丙基(DMAPP)合成的法尼酰基焦磷酸盐(FPP)去焦磷酸化作用生成的。在类球红细菌中IPP和DMAPP是由MEP途径生成,而完整的MEP途径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因子NADPH,增加胞内NADPH的量有可能强化FOH的合成。文中从增加NADPH的生成和降低NADPH的消耗这两个策略出发,分别干扰了编码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基因(pgi)和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A)的表达,同时强化了磷酸戊糖途径中6-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基因(zwf)和6-葡萄糖酸磷酸脱氢酶基因(gnd)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经改造的菌株NADPH含量显著增加,干扰菌株中菌株RSpgii的产量较高,为3.91 mg/g,在过表达的菌株中同时过表达zwf和gnd基因的重组菌株(RSzg)的FOH产量提高到了3.43 mg/g。为了获得FOH产量更高的菌株,以RSpgii为出发菌株,分别与zwf和gnd组合调控,获得的菌株RSzgpi的产量达到了最高量为4.48 mg/g,是出发菌株RS-GY2产率的2.24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β-聚苹果酸(PMLA)的合成路线,制备部分氢化的聚苹果酸苄基酯(PMLABz),为构建载药纳米胶束提供两亲性聚合物载体。方法:分别以L-天冬氨酸和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单体β-苄氧羰基-β-丙内酯,再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PMLABz,最终氢化制备PMLA。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表征,L929成纤维细胞测定聚合物的细胞毒性,透析法制备部分氢化的聚苹果酸苄基酯空白胶束。结果: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以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β-苄氧羰基-β-丙内酯的终产率为31.5%,对比文献报道的L-天冬氨酸合成路线,产率提高近7倍。X-RD结果表明以L-苹果酸为原料制备的PMLABz有明显的衍射峰,结晶度高,熔点随之升高,MTT实验证实PMLABz无毒性。部分氢化的PMLABz可在水中自组装成一定粒径的胶束,氢化77%的PMLABz可得到粒径均匀、形态良好的纳米胶束。结论:分别以L-天冬氨酸和L-苹果酸为原料合成聚苹果酸,优化合成路线,提高终产率,得到了新晶型PMLABz,并通过部分氢化PMLABz制备两亲性聚合物进而得到纳米胶束,为后期纳米释药体系研究提供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