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凋落物及其生物元素含量的动态,比较了凋落物与新鲜叶中生物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了生物元素在缺苞箭竹体内的潜在内转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凋落物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凋落物中C、N、P、K含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减小,但Ca、Mg含量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凋落物和新鲜叶中的C含量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物的N、P、K含量表现为在5、6、7月依次升高,7月以后逐渐下降的格局,且凋落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新鲜叶;凋落叶的Ca含量明显高于新鲜叶,但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叶的Mg含量在缺苞箭竹指数生长期最低,而新鲜叶中Mg含量在缺苞箭竹指数生长期最高。缺苞箭竹密度对生物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影响。内转移率表现为K>N>P,且P的内转移率随着缺苞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缺苞箭竹密度对K、N的内转移能力影响较小;C在缺苞箭竹植株体内的内转移现象不明显;Ca在凋落物中的积累率随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而增大;Mg元素的积累率随着缺苞箭竹密度增加越来越高,而内转移率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2.
土壤养分库对缺苞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3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群落的土壤养分库和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箭竹群落的土壤N、K贮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贮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土壤Ca和Mg贮量则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的箭竹叶片N和K的再分配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叶片P的再分配能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a和Mg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在凋落叶中有显著积累的趋势。这表明,基于密度的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与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密切相关,可能的机理过程是不同密度的箭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土壤养分库通过反馈机制导致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变化,体现了土壤与植被之间的互动关系。综合分析表明,P可能是限制缺苞箭竹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去除法控制竹丛密度,人为设置4种竹丛密度梯度[密度1:(3.83±0.53)株/m~2;密度2:(16±1.80)株/m~2;密度3:(39±1.69)株/m~2;密度4:(69±2.15)株/m~2],测定不同密度竹丛下的微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电导率、凋落物厚度),研究竹丛密度及微环境对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 Wall.)幼苗数量、存活动态、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竹丛密度对环境有显著影响,随着竹丛密度的增加,竹丛盖度、凋落物厚度、土壤温度升高明显;雷公鹅耳枥幼苗萌生量显著减少,4组密度梯度中幼苗数量分布依次排序为:密度1(28.53±3.14)株/m~2密度2(17.36±1.45)株/m~2密度3(12.36±0.93)株/m~2密度4(8.92±0.93)株/m~2,表明随着小径竹密度增加,其对雷公鹅耳枥幼苗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小径竹的密集生长可对雷公鹅耳枥幼苗的存活率产生影响,且对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径竹密集生长的环境不仅抑制了雷公鹅耳枥新生幼苗的分布和幼苗生长,还对种群的更新以及森林群落的演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龙大熊猫对华西箭竹选择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1996年6~10月,在黄龙寺自然保护区详细研究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其主食竹之一--华西箭竹的选择和利用情况,并与其他山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黄龙大熊猫一年的食性选择可分为4个时期;②黄龙大熊猫喜食基径大于10mm的竹笋和竹秆,而拒食基径小于6mm的竹笋及小于4mm的竹秆;③不同山系的大熊猫对竹类的选择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④大熊猫对华西箭竹竹茎的利用率为22.  相似文献   
5.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2,11(Z1):127-130
描述了采自四川西部山区竹上的柄锈菌一新种,即寄生在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Mitf.) Nakai上的箭竹柄锈菌Puccinia sinarundinariae J-y. Zhuang & S.-x. Wei。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采自湖南龙山的竹锈一新种:竹生柄锈Puccinia bambusicola S.-x. Wei & J.-y. Zhuang。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此菌与其它已知的寄生在竹上的柄锈比较,冬孢子很小(25-38 × 14-21 µm),顶壁也不厚(仅3-6 gym),近似于南美产的竹柄锈P. bambusarum Arth.,但后者冬孢子隔膜多为斜生且颜色较淡。附我国竹生柄锈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样方上测定糙花箭竹的地径、茎高、密度、茎重、枝条重、叶重和鞭系重资料,研究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并建立回归数学模型为:茎重Ws=160.942+0.227(D2NH) p<0.001 枝条重WB=76.008+0.039(D2NH) p<0.001 叶重WL=80.643+0.051(D2NH) p<0.001 鞭系重WR=285.554+0.074(D2NH) p<0.001由方程估测出天然糙花箭竹林的各器官干重分别为茎7.558,枝条1.782,叶2.143,鞭系4.795t/ha。总生物量为16.278t/ha,平均净生产量为3.256t/ha。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养分归还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3个密度(D1、D2、D3)的缺苞箭竹,研究了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缺苞箭竹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93.2、1135.7和1458.5kg.hm-2,C归还量分别为370.7、516.2和671.5kg.hm-2,5种主要养分归还量分别为16.3、22.9和29.3kg.hm-2,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密度养分年归还量中均以Ca最高(占总量的48%~58%),P和Mg最低(3%~5%),总体排序为Ca>N>K>Mg、P.除高密度(D3)缺苞箭竹在8月有一个凋落与养分归还小峰外,10月生长季末是各密度缺苞箭竹凋落及养分归还高峰期.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叶N和K的再分配能力无显著差异,P的再分配能力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强,Ca、Mg则显著积累.缺苞箭竹P的养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表明P可能是缺苞箭竹生长更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对神农箭竹(Fargesia murielae)N、P、K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P、K在竹子植物体内呈非均匀分布。N和P在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叶>鞭、根>竿;K在未开花竹和正开花竹中分布规律为:鞭>根>叶>竿,在已开花竹中分布规律为:叶>鞭>竿>根。随着开花过程的进行,N的含量在叶、竿、鞭和根等器官中逐渐减少;P的含量在竿、鞭和根等器官中逐渐降低,在叶片中先升高后降低;K的含量在鞭和根中呈下降趋势,在竿和叶中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0.
发表了产于西藏南部的筱竹属Thamnocalamus一新种,它被命名为牛色玛T.unispiculatusYi&J.Y.Shi;此乃我国首次采集到的筱竹属有花竹种。新种以每佛焰苞内仅具1枚小穗,柱头2枚可以区别于属内其他种。此外,还补充描写了错那箭竹Fargesiagrossa的花、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