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鹅膏菌科毒菌及毒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卯晓岚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3):160-165
  相似文献   
2.
用~3H-亮氨酸和~3H-尿苷标记不同发育时期的稻胚,发现蛋白质合成活力呈四阶段变化;各种RNA的合成与胚胎各发育阶段密切有关。α-鹅膏蕈碱(1.0μg/ml)对稻胚RNA合成的抑制作用在开花后7、15和18天较强,13天时很弱。在水稻胚胎形成期间,胚细胞蛋白质合成活力高峰先后出现于胚分化后期(开花后11天)和成熟中期(18天);mRNA的合成在分化初期(7天)和成熟中期(15~18天)较强;而rRNA和/或tRNA的合成高峰则出现在胚胎器官原基分化已经完成时(13天)。  相似文献   
3.
小麦芽经过匀浆、沉淀、高速及超速离心、透析以及DE_(52)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用α-鹅膏蕈碱抑制试验,证明得到RNA聚合酶Ⅱ。用此聚合酶Ⅱ组建的体外转录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烟斑驳病毒的拟病毒和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相关RNA_3)都不能利用该体系进行转录,类病毒PSTV可进行转录,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小牛胸腺DNA;α-鹅膏簟碱可抑制类病毒的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都不能被转录,表明他们的复制方法与类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4.
三唑磷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该药物在自然水体中的残留可对非靶标生物产生潜在威胁,文章旨在探究三唑磷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将3月龄雌性斑马鱼(Danio rerio)持续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三唑磷(10μg/L) 21d,然后与健康雄鱼自然受精产卵;通过测定雌鱼生殖力、亲代与子代的氧化应激及子代胚胎发育相关指标,评估三唑磷对亲代雌鱼及其子代的毒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亲代雌鱼经10μg/L三唑磷暴露后,产卵量显著提高(P<0.05),肝脏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所产子代胚胎受精率、受精卵直径、胚胎心率和初孵仔鱼体长均显著降低(P<0.05),仔鱼畸形率显著增加(P<0.05),孵化率无显著性差异;仔鱼AChE与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 GPx与GST活性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镉解毒机制及微生物-植物互作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镉(cadmium,Cd)是引起粮食减产的主要金属之一,具有高溶解性及高迁移性,易被植物吸收和积累。微生物长期在镉胁迫的条件下进化出一系列的镉解毒机制。微生物对镉的解毒包括抑制Cd(Ⅱ)的进入、促进Cd(Ⅱ)的外排,以及将进入胞内的Cd(Ⅱ)进行“扣押”。微生物的Cd(Ⅱ)钝化是通过细胞吸附和胞外沉淀将游离态的Cd(Ⅱ)进行钝化,这类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土壤镉污染治理潜力。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的镉解毒机制、微生物-微生物互作、微生物-植物互作机制及其在镉污染生物修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玉肤解毒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合理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21年月-2022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结直肠癌行含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玉肤解毒膏组和尿素软膏组,各30例。玉肤解毒膏组采用玉肤解毒膏治疗;尿素软膏组采用尿素软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2组手足综合征分级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足皮肤反应生活质量量(HF-QoL)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玉肤解毒膏组在降低手足综合征分级及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尿素软膏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HF-QoL评分及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玉肤解毒膏组均低于尿素软膏组(P<0.05)。结论:玉肤解毒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分级,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的100例肛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济痔疮栓治疗,50例)和实验组(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50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肛门坠胀及隐痛、排便不尽感、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可能与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服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的2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无法切除或复发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被纳入研究,给予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其毒副反应,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生存期、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14.81%),部分缓解(PR)4例(14.81%),稳定(SD)8例(29.63%),进展(PD)11名患者(40.74%),疾病控制率(DCR)为59.26%(16/27),客观缓解率(ORR)为29.63%(8/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6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667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59.26%(16/27)、蛋白尿59.26%(16/27)、腹泻74.07%(20/27)以及手足综合征62.96%(17/27)。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2水平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对环状混合痔(RMH)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RMH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和研究组(n=47,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不良反应、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10 d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P<0.05)。两组治疗10 d后创面渗液、水肿、疼痛、创面肉芽组织评分下降,创面面积减小,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H患者术后采用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酚类物质是最广泛的植物次生代谢物之一,在植物抵御昆虫取食的化学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人工饲料添加没食子酸的方法,探究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营养效应及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1.0%、1.5%、2.0%、2.5%、3.0%)没食子酸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的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相对取食量和相对生长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近似消化率和相对取食量不同程度下降,食物利用率和相对生长率则不同程度上升。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处理对美国白蛾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1.0%没食子酸作用时间不同,美国白蛾4龄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差异显著(P<0.05)。没食子酸能够始终诱导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而羧酸酯酶的活性却受到抑制。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对乙酰胆碱酯酶作用总体上不明显,但较低浓度时(1.0%)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却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抑制作用加强。较低浓度(1.0%~1.5%)的没食子酸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有一定诱导作用,但随着没食子酸浓度提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没食子酸能抑制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并且对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可能通过调节食物利用和解毒代谢等多种途径降低没食子酸的毒害作用,从而对含没食子酸的寄主植物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